基于视觉认知、造型心理及地方感的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研究

基于视觉认知、造型心理及地方感的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研究

ID:33553432

大小:475.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7

基于视觉认知、造型心理及地方感的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研究_第1页
基于视觉认知、造型心理及地方感的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研究_第2页
基于视觉认知、造型心理及地方感的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研究_第3页
基于视觉认知、造型心理及地方感的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视觉认知、造型心理及地方感的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基于视觉认知、造型心理及地方感的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研究ResearchonMOdeIingDeslgnoftheUrbanLandscapeLOgoBasedOnVisuaCOgnition,PsychOIOgyofModeIingandSenseofLOcaIity江昼王娜娜JiangWangZhOuNana中图分类号Tu984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9×(2007)1O—0137—02摘要从视觉认知心理学、造型心理及地方感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的视觉效果、审美心理和风格特征进行分析;用方法论指导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关键词认知

2、心理学造型心理地方感图识城市景观标识AbStraCtFromthevisionofcogn⋯VepsychoIogy,psychoIogyofmode

3、ingandthesense0flOcal计y,thearticIeanaIyzestheVisuaIeffects,aestheticpsychoIogyandcharacteristicsofthemodeIingdesignofurbanlandscapeIogO,andtriestOguideitsmode

4、ingdesignw计hmethodology.KeyWordsCognitiVePsychology,Ps

5、ychoIogyofM0deling,SenseofIocaI计y,InteI

6、ectualmap,Urbanlandscape1090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讲师第二作者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邮编210093收稿日期20070409江昼,南京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讲师,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会员。曾获2003年江苏省室内设计大赛银奖,2004年中国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大赛全国优秀奖等多个奖项。在国内核心科技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觉与认知并非是摄像机式的机械反映,而是环境的一种主观映象。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环境引起的神经兴奋(这一加工是一种对

7、神经信号的译码过程,它能够揭示这些神经信号所代表的现实刺激物的特性,从而使人们了解环境)。城市景观标识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和当今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公共设施,其造型审美功能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对这个问题,人们从设计美学的层次对它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讨,并在设计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城市景观标识设计作品。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仅从技术美学角度进行的讨论,只是为设计者们提供了一种美的形式规范,而当设计者在面对具体的造型设计时,还必须具备一种对形的理解及感悟的能力。设计者本身所具有的对形的视觉效果,形的心理反应,形的精神内涵等所组成的形体的综合理解能力,在城

8、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设计师的设计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和游客的审美心理。特别是在当今,设计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全方位的考虑到所在设计区域的风土人情及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如果不能多层次、全方位地满足城市居民和游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景观标识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必须从视觉认知心理学和造型心理及地方感的角度,在设计实践中重点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1尊重所在环境的氛围,提高造型的整体视觉冲击力视觉认知心理学的常识认为,人类对信息的心理体验总包括两个环节:①信息从物理过程到神经过程的转化;②从神经过程到心理过程的转化。其中第一个环节的实现,它依赖的是人的视觉理解

9、力。因此,城市景观标识作为一个综合体,承载了许多有效信息。如何在不破坏所在环境整体氛围的情况下,有效地增强其整体视觉冲击力,并能够给所在环境增辉就显得尤为重要。环境形式有如下特点:1.1人的视觉认知力有限。并具有积极的选择性在这里我们所应当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刺激物能引起人的视觉认知“兴趣”?我们在街道行进过程当中所接触到的城市景观标识牌又有哪些更容易引起我们视觉上的关注呢?(1)恰当的摆放位置心理学家R.sommer认为:“个人空间是指围绕一个人身体的看不见界限而又不受他人侵犯的一个区域”。个人空间的作用,一方面使人与人、人与空间环境相互关系得以分开,形成“身体缓冲区

10、”,另一方面又使个人之间的信息交往处于最佳状态。可见,个人空间并非个人的,而是人际的,是人际关系中的距离部分。人类学家E.Hall根据研究结果,把人际距离分为四类:亲密距离(0。0.45m,家庭中温柔、舒适的爱抚等)、个人距离(0.45~1.30m,朋友谈话、就餐等)、社会距离(1.30~3.75m,朋友、同事之间日常交谈)以及公共距离(>3.75m,集会、演讲等)。城市景观标识在设计之前它所在的摆放位置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人的视觉认知力是有限的。并非所有的环境要素都能引起神经的兴奋,要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引起人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