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一---精校解析 Word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一---精校解析 Word版

ID:33569469

大小:37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7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一---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一---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一---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一---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一---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一---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综合模拟试卷一(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

2、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3.宋以后书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这主要是因为(  )A.科学技术的进步B.教育事业的发展C.政治体制的改革D.商业经济的繁荣4.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制度致使(  )A.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B.佃农社会地位提升C.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买办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替外国商人服务的中间人或经理人,与各级政府和外洋势力有着密切联系。1869年天津英国领事的报告中提到“发展贸易,除了自然的与

3、政治的阻力外,买办是仅次于二者的最大阻力”。该报告表明(  )A.买办制度给外商带来巨大利益B.外商与买办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C.买办逐渐脱离了与外商的联系D.原有买办制度已不适应外商需要6.“自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药烟灯捐。要办铁路为的哪一件?怕的是外国人来占路权。”这首歌谣表明(  )A.清朝统治不得人心B.保路运动胜利在望C.武昌起义已经爆发D.风俗习惯影响革命7.如图为1933年中央苏区《红色中华》刊登的宣传画。它表明,中央苏区(  )A.把发展生产摆在首要位置B.妇女社会作用和地位提高C.妇女是前线和后方的

4、主力D.移风易俗,倡导男女平等8.至2011年,我国现有宪法和法律文件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这表明(  )A.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提高B.法律保障了改革开放成果C.基层民主得到贯彻落实D.依法治国得到了有力保障9.在伯利克里时期,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陪审法庭还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这说明,在当时的雅典(  )A.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B.陪审法庭主导城邦事务C.公民参政权受到限制D.分权制衡机制得到完善10.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

5、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B.新科技发明的出现C.工业化生产的推广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11.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就讨论了“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的问题。外延式增长就是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内涵式增长就是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学界一致认为,外延式增长迟早会遇到限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对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苏联领

6、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C.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不够D.美苏争霸影响了科技创新12.1982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长期努力下,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1984年,先后有159个国家和实体在公约上签字,但美英等国拒绝签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消除历史矛盾B.“公约”有损美英等国霸权利益C.第三世界国家崛起阻碍了美英发展D.第三世界国家冲击了两极格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先秦时期,儒法两家虽共同认识到了官吏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但在选官

7、层面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荀子所说:“虽王公大人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法家则认为,个人素质、个人喜怒等因素都是主观任意的,靠不住的,严明的刑罚会使官吏望而生畏,官吏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听命于君主,在官与官之间用“刑无等级”严格约束,使官吏无任何非分之想,以“刑治”达“吏治”。——龙昶等《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二 龚自珍基于朝廷“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的现实,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魏源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