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战斗机发展历程之超音速战斗机-歼10系列

中国空军战斗机发展历程之超音速战斗机-歼10系列

ID:33572899

大小:43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27

中国空军战斗机发展历程之超音速战斗机-歼10系列_第1页
中国空军战斗机发展历程之超音速战斗机-歼10系列_第2页
中国空军战斗机发展历程之超音速战斗机-歼10系列_第3页
中国空军战斗机发展历程之超音速战斗机-歼10系列_第4页
中国空军战斗机发展历程之超音速战斗机-歼10系列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空军战斗机发展历程之超音速战斗机-歼10系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歼-10(J-10)轻型空中优势战斗机1997年岁末,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下文件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东北老大哥」沈飞集团遥相呼应,从此确立了成飞与沈飞平起平坐的江湖地位。同年11月5日,刚刚参加完中共15大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率领包括国防科工委主任曹刚川,航空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刘高棹,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等一大群高级官员组成的检察团视察了成飞公司。由于成飞承担了歼-10的研制工作,由此可见中国高层领导人对于该公司和其计划的重视程度。 成飞公司作为成飞集团的基础核心,将成为负责中国下一代战机设计,研制,生产的重

2、要基地。目前成飞拥有员工18,000多人,设备5,280台,其中800余已形成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环境,这在中国航空工业是首屈一指的。 进入90年代,中国新一代空军将领已形成了对未来空战的共识,即隐形战斗机的投入使用,使得视距外空战的比例受到影响,而战斗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在规避空空导弹攻击时,与电子战设备有机结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飞机在高科技空战中的生存能力。在这个设计指导原则的影响下,歼-10被设计成突出中低空高亚音速盘旋性能,具有一定高空超音速盘旋性能,中低空水平加速快,起降距离短,突出超视距空战能力,雷达和武器技术先进的多用途战机。

3、歼-10采用的气动外形相当前卫,其鸭式无尾后掠三角翼布局同样被EF-2000,Rafale,JAS-39等先进战机所采用,配合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先进的数位式电传操纵系统(FBW),其飞行性能应不输前面所列的任何一种。虽然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的歼-10具有结构重量轻,机动性能好,高灵敏度,作战半径和载弹量大的优点,但其最大起飞重量仍接近19吨,为中国迄今为止自行研制的最重型制空战斗机。从「旅大」到「旅沪II」,从59式主战坦克到90式,从歼-12到歼-10,其中传出来的一个重要讯息就是中国的武器装备正由传统的简单化,单一化逐渐过度到高科技含量高的

4、多元化和重型化歼-10原形机装设直接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F双轴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具后推力12,500公斤),量产型将采用国产的AL-31系列发动机,使歼-10的推重比达到1。16:1,高于Lavi的1。07:1。来自莫斯科的消息指出,引进具有向量推力(TVC)的Su-30MK-2的谈判已经结束,预料中国也将获准生产装有轴对称向量推力喷嘴的AL-37FU发动机,所以歼-10极有可能在未来精进为超机动战机。留里卡-土星公司表示,换装后燃推力14,500公斤的AL-37FU后,歼-10的推重比将达到1。22:1,接近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1。3

5、:1的水平。歼十诞生以前……  十年浩劫后的中国航空工业已经远远落后于航空发达国家,没有了苏联的援助,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极度破坏,让本来就根基浅薄的中国航空工业变得愈加羸弱。歼-8自1969年首飞后,直到1979年才完成定型。同期开始研制的歼-9经过多次方案变动,终因设计指标过高,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下马了。歼-13也没能避免同样的结局。即使是早已引进生产的歼-6、歼-7,也因为文革时期的混乱局面,使得它们的装备数量和质量都不能令人满意。 与此同时,苏联正屯重兵于中苏边境,显出蠢蠢欲动之势,苏军拥有大量诸如米格-21、米格-23的前线战斗机,

6、性能更好的第三代战机(苏联称为第四代)的开发已接近尾声,再加上苏-24、图-22这些突防能力出众的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如果当时战争爆发,以当时只有少量歼-7甲,歼-5,歼-6仍在充当主力的中国空军,恐怕难以抵挡苏军凌厉的攻势。鉴于这种局面,八十年代初,中国航空工业重新制定了“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方针,即用较先进的歼-7、歼-8替代部分老式战机;研制歼-7、歼-8的后继改进型;以米格-29、苏-27为主要作战目标,预研能够满足2000年前后作战需要的先进战斗机。其中第三个目标就演化成了后来的歼-10。这样的一架新型战斗机需要先进空

7、气动力设计、先进火控及航电设备、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先进空战兵器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满足设计要求。让我们把目光重新聚焦到那段时光,看看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否有这样的实力吧! 先进气动布局的研究是中国航空科研部门开展的最成功的一项研究,中国自行开发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歼教1就跳出了“米格思路”,采用了在当时十分先进的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70年代初研制的歼-13在几乎完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竟然与美国的F-16殊途同归,都采用了大边条翼+机腹进气的气动布局(歼-13有两种设计方案,另一种是大边条翼+两侧进气的布局)。当今盛行的鸭式布局更是受到

8、了航空科研部门的青睐。鸭式布局,中国称为“抬式布局”,前者取其外形,后者源自其工作原理。早在1969年,这种气动布局就被提出,到1975年国家正式立项支持此项研究,其间科研人员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