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伦理思想浅析

老子伦理思想浅析

ID:33581613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7

老子伦理思想浅析_第1页
老子伦理思想浅析_第2页
老子伦理思想浅析_第3页
老子伦理思想浅析_第4页
老子伦理思想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伦理思想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子伦理思想浅析【摘要】老子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从伦理学的的角度对老子哲学思想进行研究与思考是十分必要的,“自然”“无为”“知足”“知止”“朴”的处世原则和态度构成了其宇宙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物无贵贱”“顺应天道”的生态伦理思想,“利器滋昏”辩证的科技伦理等等,均是颇具启发意义的思想,对人们建设当今生态伦理有重要意义。当然,老子伦理思想也有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应在今天科学背景下加以完善,以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更好贡献。【关键词】老子;伦理思想;现代价值Abstract:LaoTzuTaoismcontai

2、nsawealthofethicalthinking,fromtheethicalpointofviewIstudiedphilosophyandthinkingisessential,"natural,""doingnothing""Contentment""knowtheonly""Park"principlesoflifeandattitudesconstitutetheuniverse,thebasicconnotationofEthics,"thingsequallyimportant,""followHea

3、ven"EcologicalEthics,"weaponZipfaint"dialecticofethics,etc.,arequiteenlighteningideas,buildingonpeopleintoday'seco-Ethicsareimportant.Ofcourse,Ialsohavetheirownethicshistoricallimitationsshouldbeinthecontextoftoday'ssoundsciencetothedevelopmentofcivilizationofhu

4、mansocietyandmakeabettercontribution.Keywords:LaoTzu;Ethics;modernvalue老子哲学在中国伦理学史上占有一特殊地位。司马迁在《老子传》中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细儒学,儒学亦细老子”,这话从伦理学层面看最突出。老子对伦理本质有超前于当时伦理史的认识,其一,他把伦理问题看成自然历史过程,老子对自然伦理历史过程中某些规范有所吸收,但强调道德困境是知识、文明进步的产物。随着后者的愈益进步,伦理规范将失去其内在基础而完全异化为外在束缚;其二,他把规范伦理看成“德”以下

5、的内容,而“德”必须以“道”为基础。他是从“道”来寻求普遍伦理原则。他理解的伦理是从属于“道一德”统一的体系的价值。老子伦理思想不从人本位出发,不限于人类社会,更不限于人的主观价值德”讲到人的行为。老子是从“道”讲到“德”从“德”讲到人的行为,他不是专门讲传统的规范伦理学,而是讲出了一套有机生成模式的宇宙伦学基础。挖掘梳理老庄的生态伦理思想,既可以为建构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又可以对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因此,从伦理学的的角度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研究与与思考是十分必要的。一、老子伦理思想的基本

6、内涵老子哲学具有丰富的伦理思想底蕴,“自然”“无为”“知足”“知止”“朴”的处世原则和态度构成了其宇宙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一)“自然”与“无为”“自然”是伦理的基础,是伦理的普遍性、至上性的前提。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是“道”以自身为依据、不受外力干预而本然如此的状态。人类不仅应效法道本身,还应效法天地之道,对一切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否则不仅难以正常行事,甚至会危及自身。如果说“自然”是指道与天地万物依自己本性而自由发展的过程和状态的话,,那么“无为”则

7、是指人类按照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所采取的适应行为,是道法自然的行为方式。老子认为宇宙的本体不是别的,正是“道”。“道”不但产生天地,而且在人们想象中的上帝之先就已存在。“道”是“生而不有,为之不持,长而不宰”的。就“道”是无目的、无意识、无功利而言,“道”又是“无为”,但“道”能生长万物,因而“道”又是“无不为”。“无为”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不随意而为、不胡乱而为、不妄为。老子主张以无为的态度去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二)“知足”与“知止”老子认为,道是和谐的,它不追求过分的完满,不发展到极端的地步,天地万物只

8、有效法道才能实现新旧循环。由此他发出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思想。老子很推崇“知足”。他说;“知足之足,常足矣”为什么这样说呢?老子从正反两方面作了说明。就正面而言,老子认为“知足者富”,即“知足”能使人感到富有。同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就是说,在对待名与身、身与货的关系上,要知足,知足就不会失掉做人所应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