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实例

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实例

ID:33596555

大小:120.4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27

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实例_第1页
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实例_第2页
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实例_第3页
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实例_第4页
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实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实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平衡法桩基检测实例  一、前 言   杭州市某改造工程,全线长918.76m。主线高架标准宽度为25m。一座半互通式立交。高架桥基础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径为250cm、150cm、120cm、100cm四种,主要桩径为120cm。   受业主委托,我院于于2007年11月1日对整治工程1根试桩进行荷载箱预埋,整个预埋工作都在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监督下顺利进行,并于2007年11月28日~11月29日进行了静载荷试验现场测试工作。试验采用自平衡法,并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按预先制定的试验方案严格遵照测试规程进行,现场测试顺利。 二、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场地桩长范围内主要地层分布参见下表1,岩土主要物理力学特征详见地质勘察报告。表1:主要地层分布表(对应Z6孔)层号土层名称层底标高(m)层厚(m)桩周土摩阻力极限标准值(KPa)桩端土承载力极限标准值(KPa)①填土3.951.1/ ②-1亚粘土2.151.822.0 ②-2亚砂土-7.459.630.0 ⑦-1亚粘土-18.3510.924.0 ⒁-1全风化粉砂岩-19.451.150.0 ⒁-2强风化粉砂岩-34.3514.980.0 ⒁-3弱风化粉砂岩/4.5(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140.08000.0 三、试桩参数   本段试验共进行3根试桩的静载试验。其中1根采用自平衡

3、深层静载荷试验方法,2根采用堆载法。本次为1根(SZ1),试验方法采用自平衡法。有关试桩参数见表2:表2:SZ1试桩主要参数表试桩编号SZ1备注试桩位置H25墩中心桩号以北3m以西2m处 试验方法自平衡 参考钻孔Z6 桩径(mm)1200 荷载箱外径(mm)1050 砼标号C25 桩顶标高(m)试桩砼浇至地表,标高约4m 桩底标高(m)-38.85 桩长(m)42.85 荷载箱埋设位置桩端 持力层14-3弱风化粉砂岩 持力层顶标高(m)-34.35 进入持力层深度(m)4.5 设计计算容许承载力(kN)6850 荷载箱额定荷载(kN)8000 设计要求试验荷载(kN)13700

4、 荷载分级15级 备注1)试桩钢筋笼延伸至桩底 2)试桩不作为工程桩用 四、试验方法、检测设备与执行标准(一)测试原理   基桩自平衡深层静载荷试验是把荷载箱置于桩身预定深度,利用载荷箱上部桩侧摩阻做反力,进行端阻力、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检测,荷载箱提供向上、向下的内力,从而使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基本相等而达到平衡。在试验加载过程中,根据规范要求,记录逐级荷载及相应的桩身向上和向下的位移,得到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根据规范评价基桩的极限承载力、端阻力和侧阻力等参数。 (二)实验仪器设备   本次基桩自平衡试验采用的设备有:荷载箱(国家一级计量部门标定)、电动油泵与压力表、百分表等。加

5、载采用荷载箱,通过高压油泵输油加载,加载力值由压力表测读,试桩的位移量测采用百分表人工测读,荷载箱加载时,共架设5只百分表,其中2只测量荷载箱向下位移,2只测量荷载箱向上位移,1只测量桩顶向上位移。现场数据经整理分析后绘制成:荷载箱向下位移Q-s曲线和s-lgt曲线,荷载箱向上位移U-δ曲线和δ-lgt曲线,并可根据需要转换为与传统试桩方法等效的桩顶Q-s曲线。图1:桩基自平衡法测试系统图 (三)测试规程   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并参考江苏省标准《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规程》(DB32/T291-1999)等有关静载试验的规范进行,加载采用慢速维持法,即:   1、试验时间:在成桩后不少于15天进行测试。   2、加载分级与位移观测:   (1)   每级加载为荷载箱额定荷载的1/15,第一级按两倍荷载分级加载,卸载分5级进行。荷载箱额定荷载取设计竖向容许承载力。   (2)   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各测读一次位移量值,

7、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3)   电子位移计经数据采集仪连接到电脑,直接由电脑自动控制测读,在电脑屏幕上显示Q-S、S-lgt曲线。(也可采用百分表人工测读)   3、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位移均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二次(由1.5h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即可认为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下段桩(桩端)终止加载条件与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1)荷载箱向下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40mm(对于直径大于800mm的桩可取0.05D,下同),本级荷载下的位移量大于或等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