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ID:33598247

大小:9.62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5-23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_第1页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_第2页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_第3页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_第4页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十七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思考题小结第一节肿瘤抗原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二、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分类第二节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一、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二、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第三节肿瘤免疫学检验一、肿瘤标志物二、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肿瘤免疫学(tumorimmunology)是研究肿瘤抗原性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科学。第一节肿瘤抗原肿瘤抗原(tumorantigen)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机体产生肿瘤抗原的可能机制为:

2、①基因突变;②细胞癌变过程使原本不表达的某些基因被激活;③抗原合成过程的某些环节发生异常,如糖基化异常;④胚胎时期抗原或分化抗原的异常、异位表达;⑤某些基因产物尤其是信号转导分子的过度表达;⑥外源性基因(如病毒基因)的表达。1.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是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新抗原,它只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2.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正常组织或细胞也可表达的抗原物质,但此类抗原在癌变细胞的表达水平远远超过正常细胞。一、根据肿瘤抗原的

3、特异性分类1.理化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2.病毒诱生的肿瘤抗原3.自发性肿瘤抗原4.正常细胞成分的异常表达⑴分化抗原:⑵过度表达的抗原:⑶胚胎抗原:⑷细胞突变产生的独特型抗原:二、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分类病毒诱生的肿瘤抗原第二节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十分复杂,涉及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机制相互交错,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机制相互协调和补充,从而共同执行免疫监视功能。㈠T细胞1.CD4+T细胞2.CD8+T细胞(在抗肿瘤效应中起关键作用)3.γδ+T细胞㈡NK细胞㈢巨噬细胞一、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1.补体的溶细胞效应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

4、细胞毒效应3.抗体的免疫调理作用4.抗体封闭肿瘤细胞表面某些受体5.抗体干扰肿瘤细胞粘附作用6.其他机制二、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第二节肿瘤免疫学检验肿瘤免疫学检验是指用免疫学的方法检测肿瘤抗原、抗体等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为肿瘤的诊断、观察病情、评价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特异性较强,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肿瘤标志物100多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一、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

5、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患者血液或体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病情监测以及预后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一)肿瘤标志物的慨述1.肿瘤标志物的定义特异性好与肿瘤类型(大小/分期)有关灵敏度高,能肿瘤能早期发现。具有器官特异性监测肿瘤治疗效果监测肿瘤的复发理想的肿瘤标志物预测肿瘤的预后体液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和命名尚未完全统一,一般分为:⑴胚胎抗原类:如AFP,CEA等,⑵糖链抗原类:如CA125,CA15-3,CA19-9等。⑶激素类:

6、如患甲状腺髓样癌时降钙素升高,患绒毛膜细胞癌时hCG明显升高。⑷酶和同工酶类:γGT,PAP等。⑸蛋白质类:β2微球蛋白,铁蛋白,本周蛋白等⑹癌基因产物类如ras基因蛋白,myc基因蛋白,p53抑癌基因蛋白等。2.肿瘤标志物的分类⑴肿瘤的大小和肿瘤细胞的数目⑵肿瘤细胞合成和分泌肿瘤标志物的速度⑶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好坏⑷肿瘤细胞是否有坏死和坏死的程度⑸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分期⑹肿瘤细胞是否表达和合成肿瘤标志物⑺肿瘤标志物在体内的降解和排泄速度3.影响血液和体液中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因素4.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⑴高危人群的筛查⑵肿瘤的辅助诊断⑶肿瘤治疗效果的

7、评价⑷肿瘤复发的监测和预后判断1.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二)常见肿瘤标志物⑴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AFP是胎儿发育早期合成的一种糖蛋白(α1球蛋白),分子量70kD,胎儿出生后不久即逐渐消失。参考值:血清AFP<20μg/L①原发性肝癌,77%的患者AFP>300μg/L,但有部分患者AFP始终不升高;②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一般在300μg/L以下;③生殖系统肿瘤和胚胎性肿瘤,如睾丸癌、畸胎瘤等升高;④妊娠三个月后,血清AFP含量开始升高,分娩后三周恢复正常。若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应考虑有

8、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的可能性。⑵癌胚抗原(carcino-embr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