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滑水现象的分析

关于滑水现象的分析

ID:33656520

大小:230.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7

关于滑水现象的分析_第1页
关于滑水现象的分析_第2页
关于滑水现象的分析_第3页
关于滑水现象的分析_第4页
关于滑水现象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滑水现象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滑水现象的分析摘要:车在通过积水层时,可能会发生滑水现象,其危害相当严重。经过对汽车滑水现象的理论分析,讨论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和一些避免措施,以及行车中的操作建议关键词:滑水现象、车辆Abstract:WhenacargoesthroughawetroadSUlfate,itwouldloseitsorientation,andtheresultisveryserious.Throughanalysis,wecanmakeajudgement。onthephenomenonofthevehiclerunningonawetroadsurface.Relatedfactorsandme

2、asuresarebroughtforwardinthepaper.Keywords:drivingsafety;hydroplaningaccident;relatedfactors滑水现象:当高速行驶的汽车经过有积水层的路面时,就可能会发生滑水现象。当轮胎在水膜覆盖的路面上高速行驶时,由于流体的压力使轮胎上浮的现象称为“滑水现象”。如果滑水现象一旦发生,就是很危险的。滑水现象发生的原理:如图描述了滑水现象的发生原理。在A区,区域内流体动压力足以把胎面举起,从而使得胎面与路面完全脱离;在B区,轮胎与路面间有薄水膜层,由于水的粘性润滑而使轮胎部分浮起;在C区没有水膜,轮胎完全与路面接触

3、。随着轮胎速度的提高,A区和B区就会沿接触长度扩展,直到胎面与路面彻底分离发生“滑水现象”,此时C区将完全消失,影响轮胎滑水性能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水膜厚度、车速、胎压、胎面花纹几何形状和深度等等。滑水现象分析:以一起“滑水现象”造成的车祸。其运动轨迹如图l所示。在车辆滑水过程中,轮胎受力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图2所示,发生部分滑水现象的状态,图3表示在即将发生完全滑水现象之前,后端部尚接触路面时的状态。这里存在三个区域:第—个区域在接触前部为完全上浮区,在此区域内水的流体压力足以把胎面举起,并使之与路面完全脱离;第二个区域表示水大量流散,但仍然留有一层水膜,为不完全接触区,胎面与路面部分地

4、隔开;第三个区域在接触后部,为胎面与路面完全接触的区域。当然,随着速度变化,E述三个区域的相互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提高速度,第一、二区域就会沿接触长度扩展。直到胎面与路面彻底分离,这时轮胎就将发生完全“滑水现象”。图一:滑水后车辆运动轨迹图二:部分滑水现象分析图三:即将滑水时车辆运动状态如果从固定于轮胎轴的坐标来看,路面和水膜以高速向右方向前进。而且水膜变成楔子状,进入胎面内,设胎面为平板状,并且倾角非常小,那么从前。方进入的水被路面和胎面的后端拦住。这时水的流线,如图3中所示,从胎面的两侧流出。在停滞点,水的动压p彤根据伯努利定理为(1)式中v—速度(m/s); ρ--水的密度(

5、100kg/m3)轮胎胎面的接地压力在中心部为最高,设此压力为p1。,而且等于内压P的1.55倍,即P1=1.55p(2)若流体压力比公式(2)的P。中心部的接地压力还要高,那么轮胎就会完全浮起来。所以发生完全滑水现象的条件为(3)考虑到量纲关系,1968年Home得出如下的最小极限水上滑行速度V=6.35p^0.5式中V--速度(km/h);p一轮胎内气压(kPa)。图4为不同气压下的发生滑水现象的最低速度值。滑水现象影响因素:出现滑水现象的起始车速与路面结构、积水深度、轮胎气压、载荷、沟槽花纹形式和磨损程度等因素有关。1)由式(1)可知,速度越高其产生水的动压力将呈平方倍的增长,所

6、以发生滑水的可能也就越高。即使有高级的主动安全设备的车辆,冲过积水层时也未必能化险为夷。因为滑水时轮胎几乎完全浮在水面上,任何ESP、TCS、ABS、EBD装备基本上极难发挥作用。当车速在1lOkm/h时,对干燥路面来说正常,但行驶在积水路面上时,却是足以致命的。2)积水越深,越容易产生滑水现象。试验表明,在混凝土路面上,水层为5ram深时,斜交轮胎在车速80km/h时,附着系数已降为干混凝土路面的1/4以下(这时的附着系数仅相当于冰雪路面),lOOkm/h时附着系数几乎降为零,这时汽车已完全飘在水面上了。对同样的轮胎,水层为1mm深时,情况只是略好一点:车速80km/h时,附着系数降

7、为干混凝土路面的1/2以下。lOOkm/h时附着系数仅为干混凝土路面的1/8。这说明,即使是薄如lmm的积水层,在车速较高时也会造成惨重的车祸。3)轮胎载荷及结构将直接影响着汽车对地面的附着能力。轮胎垂直载荷增大后,侧偏刚度随垂直载荷的增加而加大;轮胎充气压力对侧偏刚度也有显著影响,气压增加,侧偏刚度增大;同时轮胎花纹的排水能力也非常重要,磨损后的轮胎更加危险。4)部分滑水虽然不会使轮胎完全失去转向控制,但是由于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减少,附着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