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常用穴位ppt培训课件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ppt培训课件

ID:33686123

大小:3.84 MB

页数:151页

时间:2018-05-24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ppt培训课件_第1页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ppt培训课件_第2页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ppt培训课件_第3页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ppt培训课件_第4页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ppt培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ppt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衡针灸疗法前言平衡针灸学科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经过40多年潜心研究,数万次的针感体验,3000多家医院的临床验证,3万余人的推广培训,成功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特色技术正式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第一期常见病适宜技术省级师资培训班推广项目。○1995年被批准为全军平衡针灸重点专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平衡针灸重点专科○2005年被评为国家卫生部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06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07年被列为国家科技部97

2、3课题第一节平衡针灸学定义平衡针灸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利用针灸调节人体大脑中枢对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修复的科学。它所阐明的规律是通过研究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依靠病人自己治疗疾病的现代针灸学。第二节平衡针灸作用机制平衡针灸作用机制就是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利用传入信息通路至大脑中枢靶位,使失调紊乱的中枢系统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通过传出信息通路完成对靶向病变部位的应急性调整,达到机体恢复新的平衡。临床常用平衡穴位介绍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

3、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4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1个。现分为三组介绍一、颈肩腰背痛穴组二、疼痛穴组三、杂病穴组一、颈肩腰背痛穴组(一)颈痛穴(液门)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法针感:局部出现酸麻胀感。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症、颈肩肌腱

4、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歌诀:颈痛液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 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颈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半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即掌指关节前凹陷中。 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肌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

5、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区域性取穴。 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平刺2~4cm(1~2寸)。针刺手法:三步到位针刺法或强化性针刺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局限性针感或强化性针感。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征,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 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

6、。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歌诀:颈痛腋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二)肩背穴定位:位于尾骨旁开2寸。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放射性麻胀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针感后即可出针。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主治:颈肩综合症、颈间

7、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歌诀: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 颈肩筋膜综合症,偏瘫癫痫癔症分。肩背穴定位: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麻胀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带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

8、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颈肩综合征。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 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颈肩筋膜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