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施工围护方案

深基坑施工围护方案

ID:33704187

大小:161.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2-28

深基坑施工围护方案_第1页
深基坑施工围护方案_第2页
深基坑施工围护方案_第3页
深基坑施工围护方案_第4页
深基坑施工围护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基坑施工围护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坑围护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定人:第24页基坑围护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三、设计依据四、围护方案的分析与确定五、基坑变形监测控制要求及相应补救措施六、降排水方案选择与确定七、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计算书八、质量保证措施九、安全保证措施十、基坑围护施工防坍塌应急救援预案第24页基坑围护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拟建建筑物位于广场边。本工程±0.00相当于1985年国家高程3.600m,自然地面标高相对于±0.000为-0.70m。该工程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结构类型:框架结构计划工期:280日历天施工面积:39608

2、m2m2总高度:36.50mm层数:7层标准层高:5m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二级,地场等级二级,地基等级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二、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位于苏广场边,原为农田,本场区地形地貌条件单一,地势较平整,地面标高一般为2.92~-3.62m之间,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适宜建筑。在本次勘探最大深度范围(35.8m)内,共揭露包括人工填土及第四纪晚更新世、陆、海相沉积层10个工程地质层,其中①、②层有亚层分布,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1杂填土:灰黄色,一般为软塑状态,主要为原农田耕土

3、,局部层下部稍有流塑状淤质土,部分夹碎砖石等,厚度0.8~3.0m。①2淤泥质填土:灰、灰黑色,流塑状态,不均匀。厚度0.7~1.7m。②1粉质粘土:灰黄~黄褐色,软塑状态。块状结构,欠均匀。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压缩性中等,厚度0~1.1m,层面标高-0.27~2.37m。②2粘土:褐黄色,可塑状态,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块状结构,较均匀。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压缩性中等,厚度0~2.7m,一般厚度2m,层面标高-0.39~2.31m。第24页基坑围护施工方案③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状态,含锈

4、斑,尚均匀。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厚0.6~1.2m,层面标高-0.92~-0.06m。属中压缩性土。④粉质粘土:灰黄色,一般软塑状态,局部可塑。欠均匀,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厚1.0~2.3m,层面标高-1.77~-0.93m。属中压缩性土。⑤粉土、粉砂:黄灰~灰黄色,湿~很湿,稍密~中密状态,不均匀。摇振反应迅速,光泽反应无,干强度低,韧性低。层厚0.8~2.7m,层面标高-3.82~-2.33m。属中压缩性土。⑥粉砂:灰色,饱和,中密~密实状态,颗粒组成以长石、石英为主,夹粉土、粉质粘

5、土薄层,不均匀。压缩性低,厚度4.1~7.9m,一般厚度6m,层面标高-6.32~-4.16m。2、水文地质条件根据苏州市区1919年至2003年大运河水文站资料,历史最高水位2.49m(1954),历史最低水位0.01m(1934),历年平均水位0.88m。高水位通常出现在7、8、9月份,低水位通常出现在12、1、2月份。本场区勘察期间测得①填土和②1、②2粘土层潜水稳定水位标高为1.20m,该地下水位主要反映了赋存于上部潜水位情况,其初见水位标高为1.05m,与稳定水位不一致。根据地质勘探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分析,预计在正常年份潜水高水

6、位标高可达2.50m。⑤粉土、粉砂、⑥粉砂层中赋存有微承压水,富水性中等,观测得初见水位标高为-2.15m,稳定水位标高为0.87m,微承压水位常年略低于当地河水位,正常年份其高水位可达标高0.8~1.0m,年变化幅度0.8m左右。根据水文资料结合场地周围环境及临近地块水质分析成果,可判断该地下水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三、设计依据1、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交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2007-SK-KC-108)。2、苏州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苏州凯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汽车城商业地块(2006-B-

7、11地块)图纸。第24页基坑围护施工方案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528-97)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GB50202-2001)9、本公司基坑围护工程设计施工的成功经验。四、围护方案的分析与确定㈠、说明本工程地下室工程±0.00相当于绝对高程3.600m,自然地面标高为-0.70m,考虑到10

8、cm垫层,本工程坑底标高分别为-6.40m,-7.60m,则基坑实际挖深为5.70m,6.90m。本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场地较为开阔,周边无明显影响基础施工的不利因素。根据现场以上情况分析,要求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