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口镇港里村

莱芜口镇港里村

ID:33713509

大小:600.3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28

莱芜口镇港里村_第1页
莱芜口镇港里村_第2页
莱芜口镇港里村_第3页
莱芜口镇港里村_第4页
莱芜口镇港里村_第5页
资源描述:

《莱芜口镇港里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莱芜魅力村庄-----港里村港里村隶属莱城工业区口镇,位于莱城西北12公里处,距张家洼街道办事处驻地2公里。在港里河北岸。北接口镇,西靠长埠岭,东临港里河,地处平原。全村现有土地3100亩,3000口人。以潘、贾、冯、刘四姓居多。.w/_Om4T*b 图片:SL270047.JPGS]kY'(V(*       据史料记载,港里村原名讲礼庄。春秋时吴国国王之子季札偕其长子出使齐国。返回途中,行至今港里村附近时,其子突患急病而死。季札按周礼为其子举行葬礼。孔子闻之,偕弟子前来观礼。观礼毕,孔子及弟子来到港里村传道讲礼。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孔子

2、,在孔子讲礼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孔子讲礼碑”(此碑已遗失),并把该村命名为讲礼庄。后演称港里庄(“港”字,莱芜方言为jiang)。后来,人们又在季札长子墓前建立了一座“使齐伤感碑”。j'#Y$d1. 图片:SL270048.JPGt(-`==.R ·   港里村,清康熙年间属垂杨保;民国年间属港里乡;1941年,莱芜分为三县,港里村划入莱北县;1945年10月,恢复原莱芜县制,港里村仍属港里乡,一直到建国初期;1955年,该村成立初级社,次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10月,口镇人民公社成立,该村属口镇公社所辖;1984年,该村从口镇划归张家洼

3、镇,张家洼镇现改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r*2bR 图片:SL270039.JPGy#[PQT   港里村人一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中,港里村人同仇敌忾,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抗战时期,该村出现过“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在莱芜战役前夕,该村民兵、妇救会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劝降国民党军人家属。战斗结束后,妇女们积极护理伤员,抬担架、送给养,并到临时医院为伤病员换绷带、洗血衣。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扬。!{@!:m3w 图片:SL270042.JPG图片:SL270043

4、.JPG_1D'9!+   战争年代,港里村有17名青年为革命光荣捐躯。任抗日救国妇女联合会会长(简称妇救会长)的李承英同志,是港里村最早的、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位地下党员。她积极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做军鞋、摊煎饼支援前线,并将自己的弟弟李承先和年仅15岁的儿子韩传建送进抗日部队。敌人将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1年农历11月5日下午,日伪汉奸将她抓去,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让她说出地下党组织。但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敌人把她打得死去活来,伤痕累累。最后竞惨无人道地用剪刀将她的右耳朵剪了下来。后来,李承英又多次被敌人抓去毒打折磨,身心受到严重摧

5、残。1948年农历12月2日,年仅46岁的李承英不幸去世。[I*BEJ;W'   港里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我党我军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同志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了人民的赞誉。在他们之中,建国后成为地级以上干部的有三人:贾东明、韩传建、刘思汉。另外还有老干部刘兰勋、郇存和、刘明业、潘清资、贾乐芝等。[12^NEt 港里村人的经济意识强。村里的能工巧匠多、个体业户多。很早就有木匠、铁匠、泥瓦匠,粉坊、油坊、挂面坊、馍馍坊、豆腐坊、豆腐皮坊等。后来由于受各种运动和极左思潮的干扰,一度曾被压抑甚至停产。直到改革开放以后,

6、他们才真正舒心地大干起来。这些业户生产出的产品大都是一流的。 OyVdQ".   港里村人文化素质高,教书先生多。建国前,该村就有近20名教书先生施教于本村和外乡。建国后,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加。该村的大、中、小学教师已接近百名。他们默默地耕耘在教育战线上,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p;av63i   港里村的医生多。建国前,该村的各种先生就达十余家。那时村里有五家药铺。老中医刘西阳、潘光祚还把药铺设到了口镇和古城村。建国后,他们大都成为卫生部门的医疗骨干。现在中西医结合的“疮大夫”世家朱尔明,便是祖上的第四代传人。整骨大夫刘振琪本是祖传整

7、骨第五代传人,但他不满足于单独整骨而是积极开拓进取,博采众长。现在他已成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的外科主任医师。A!}Wpw%(/ 图片:SL270041.JPG3^kZydZCN   港里村重视文化生活。一向爱好文艺活动。建国前该村就有很多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逢年过节,他们就表演“斗狮子”、“玩龙灯”“踩高跷”、“打花棍”等传统节目。所表演的节目花样繁多、艺术精湛。每每引得四乡八村的观众人山人海。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他们组织起一个大戏班子,用莱芜梆子、吕剧、歌剧等文艺形式排演《小姑贤》、《三世仇》、《李二嫂改嫁》等剧目,受到港里

8、村及周边十几个村庄的好评。60年代末至70年代,他们排演了《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送猪记》、《三定桩》等剧目。除在本村演出外,还受聘到马陈村、林马村、矿山煤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