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熟料5000t预分解窑水泥厂窑尾工艺设计 毕业论文

日产熟料5000t预分解窑水泥厂窑尾工艺设计 毕业论文

ID:337167

大小:1.83 MB

页数:77页

时间:2017-07-25

日产熟料5000t预分解窑水泥厂窑尾工艺设计  毕业论文_第1页
日产熟料5000t预分解窑水泥厂窑尾工艺设计  毕业论文_第2页
日产熟料5000t预分解窑水泥厂窑尾工艺设计  毕业论文_第3页
日产熟料5000t预分解窑水泥厂窑尾工艺设计  毕业论文_第4页
日产熟料5000t预分解窑水泥厂窑尾工艺设计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产熟料5000t预分解窑水泥厂窑尾工艺设计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日产熟料5000t预分解窑水泥厂窑尾工艺设计第一章文献综述1.1水泥简介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1】。1.2预分解窑生产工艺预分解窑生产工艺指采用窑外分

2、解新工艺生产的水泥。其生产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高效、优质、低耗、环保。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为核心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设备率占95%,我国第一套悬浮预热和预分解窑1976年投产。该技术优点:传热迅速,热效率高,单位容积较湿法水泥产量大,热耗低。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是悬浮预热技术诞生和发展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预分解技术诞生和发展阶段新型干法水泥

3、【2】的主要特点:干法回转窑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窑型,它比立窑生产前进了一大步。由于它所用生料是干粉,含水量<1%,比湿法生产减少了用于蒸发水分的大部分热量,而且也比湿法生产短,但干法中空窑无余热利用装置,窑尾温度一般都在700~950℃。有些厂可看到烟囱冒火现象,热能浪费严重,每千克熟料热耗高达1713~1828kcal,而且灰尘大,污染严重。生料均化差,质量低,产量也不高(均与湿法生产相比),曾一度被湿法生产所取代。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了立波尔窑,在窑的尾部加装了炉篦子加热机,对含水分为12%~14%的生料球进行加热,使余热得到较好利用,窑尾温度从700℃以

4、上降到100~150℃,热耗大幅度下降,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很大提高。20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带旋风预热器窑,窑尾余热得到更好的利用。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带窑外分解炉的新型窑生产线,,将干法生产推向一个新阶段。这种能耗低、产量高、质量好、技术新的窑已成为世界各国水泥生产的发展方向。1.2.1预分解窑预分解窑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煅烧工艺设备。它是在悬浮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一个分解炉或利用窑尾烟室管道,在其中加入30~60%77日产熟料5000t预分解窑水泥厂窑尾工艺设计的燃料,使燃料的燃烧放热过程与生料的吸热分解过程同时在悬浮态或流化态下极其迅速地进行

5、,使生料在入回转窑之前基本上完成碳酸盐的分解反应,因而窑系统的煅烧效率大幅度提高。这种将碳酸盐分解过程从窑内移到窑外的煅烧技术称窑外分解技术,这种窑外分解系统简称预分解窑【3】。1.2.2预分解窑煅烧的特点(1)在一般分解炉中,当分解温度为820~900℃时,入窑物料的分解率可达85~95%,需要分解时间平均仅为4~10s,而在窑内分解时约需30多分钟,效率之高可想而知。(2)由于碳酸钙的分解从窑内移到窑外进行,所以窑的长度可以大大缩短,降低占地面积。(3)由于在分解炉内物料呈悬浮状态,传热面积增大,传热速率提高,从而使熟料单位热耗大大降低。(4)由于减轻了回转窑的热负荷

6、,延长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窑的运转率,同时提高了窑的容积产量。但由于对物料的适应性较差,容易引起结皮和堵塞,同时系统的动力消耗较大。1.2.3预分解窑技术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德国洪堡公司(KHD)研究成功悬浮预热窑、70年代初期日本石川岛公司(IHI)发明预分解窑以来,水泥工业熟料煅烧激射获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并推动了水泥生产全过程的技术创新。50多年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发展已经经历了五大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初期。伴随着悬浮预热技术的突破并成功应用于生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诞生,并随着悬浮预热窑的大型化而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

7、代初期至中期。伴随着预分解窑的诞生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想水泥生产全过程发展。同时,伴随着预分解技术的日趋成熟,各种类型的旋风预热器与各种不同的与预解方法相结合,发展成为许多类型的预分解窑。在本阶段中,悬浮预热窑的发展优势逐渐被预分解窑所代替。但是,必须认识到悬浮预热窑是预分解窑的母体,预分解窑是悬浮预热窑发展的更高阶段。至今各种新型悬浮预热器在预分解窑发展的同时,仍在继续发展完善,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1973年国际石油危机之后,油源短缺,价格上涨,许多预分解窑被迫以媒代油,致使许多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