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影像解剖和应用解剖学分析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影像解剖和应用解剖学分析

ID:33787050

大小:25.76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3-01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影像解剖和应用解剖学分析_第1页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影像解剖和应用解剖学分析_第2页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影像解剖和应用解剖学分析_第3页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影像解剖和应用解剖学分析_第4页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影像解剖和应用解剖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影像解剖和应用解剖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鼻内窥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给鼻、眼等相关疾病的手术带来了重大技术性突破,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IiI术即是一重要例证。1989年Medonogh首先报道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1990年,Meston等人也相继开展了此类手术。与传统的鼻眼相关手术相比,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泪道疾病,具有视野清晰直观、准确精细、避免了面部的畸形和瘢痕等优点,同时可对鼻腔内所致鼻泪管阻塞的病因进行处理。1993年以来,国内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此类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

2、效。泪囊、鼻泪管是位于眶、鼻骨之间,部位隐蔽,与鼻腔、鼻窦的毗邻结构变异较大,是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易损部位。因而,熟悉鼻泪管局部的解剖关系和手术中的准确定位是鼻内窥镜手术成功的关键。既往泪囊、鼻泪管的解剖学研究仅限于该部位的单纯解剖观察和测量,解剖研究多为鼻泪管的长度、管径和形态等的观测,鼻泪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也多为径线的测量和部分夹角的侧定。通过对上颌骨部分切除术的鼻泪管的定位研究发现,泪囊窝与同侧下鼻甲前端附着缘的连线与同侧鼻泪管的纵向走行相近,而且鼻泪管的长度与上颌骨的高度呈正相关。通过对鼻窦内窥

3、镜手术的视踪导航技术的研究认为,局部的断层解剖研究有助于泪囊、鼻泪管的准确定位和导航视踪技术的引导,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200例印度人无损头颅的研究测量发现,左右侧鼻泪管的长度差别无显著性,鼻泪管的前后径大于左右径,而且鼻泪管的长度与外鼻的长度呈正相关:从文献中鲜见结合鼻窦内窥镜下手术特点进行应用解剖学的研究,对鼻泪管、泪囊及其邻近的鼻腔、鼻窦结构的解剖变异和关系报道亦较少。本研究对鼻泪管与鼻丘、上颌窦口与鼻泪管的关系、鼻泪管的仰角等进行了研究、观测。尽管CT、Mm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已久,针对鼻泪管、

4、泪囊的CT和M砒影像学研究不甚多见,以往的报道多为鼻泪管的轴位CT扫描的横截面的观察和测量。GroellR等通过对35例成年女性和36例成年男性颌面部轴位CT扫描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从骨性鼻泪管的3个不同层面对左右鼻泪管的前后径的测量,MenestrinaLE等对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患者的CT和M融的对比观察分析,认为MⅪ对泪囊积液和囊肿的观察有利,而CT扫描对骨性鼻泪管疾病的观察则更方便。经轴位CT扫描图像的冠状和矢状位重建的研究,认为泪道冠状和矢状图像更有利于对泪道的解剖观察和疾病的发现。为了能够比较

5、全面的了解泪囊、鼻泪管的病变及其解剖变异的情况,寻求一条理想的鼻泪管的冠状扫描基线对临床手术的实施十分必要。本研究对鼻泪管所做的应用解剖以及CT影像与断层解剖相结合的研究,不仅能为临床手术提供一个快速便捷的手术路径,而且为临床上泪囊、鼻泪管的影像学检查提供一条理想的扫描基线,有利于全面地观察泪囊和鼻泪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变异情况,提高影像检查对临床操作的直接指导意义,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材料和方法2.156侧头颅标本的应用解剖研究56侧颅骨的应用解剖

6、学研究,随机选取56侧(左右各28侧)经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无异常病损的国人成人正中矢状位切开的尸头,其中男性40侧,女性16侧。先用手术刀切断并掀开下鼻甲前端附着处,暴露鼻泪管在下鼻道的开口,沿下鼻甲下端剖开鼻泪管的内侧壁的骨性部分至泪囊与鼻泪管的交接处,分别观察膜性鼻泪管的长度、走向,鼻泪管在下鼻道开口的位置、形态,开口的大小及毗部关系。分别测量并记录以下内容:(1)膜性鼻泪管的长度:自鼻泪管下口的上端到泪囊与鼻泪管交接处的长度(简称管长)。(2)鼻泪管上口的前后径:泪囊与鼻泪管交接处管的前

7、后径(简称上121径)。(r3)鼻泪管中段的前后径(简称中段径)。(4)鼻泪管下口的管径(简称下y至)(5)鼻泪管上口的内侧壁厚(简称上121壁厚)。(6)鼻泪管中段的内侧壁厚(简称中段壁厚)。(7)鼻泪管的仰角:以硬腭正中矢状切面线为水平线,以前鼻棘为原点,分别测量与鼻泪管上口前后壁的夹角。(8)鼻泪管下口前端至前鼻棘的距离(简称口棘距)。(9)鼻泪管下12前端至下鼻甲前端附着处的距离(简称口甲距)。(10)上颌窦开1:3的前缘至鼻泪管后壁的距离(与硬腭平行)(简称窦口距)。f:1、卑泪管长轴在正中

8、矢状位上的投影线与前鼻棘、额结节突出点的连线的夹角(简称夹角每一组数据均由三个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后将所得的数值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获取相关数据。2.2鼻泪管的CT影像学研究应用日本公司生产的SHIMADZU型CT机,在120kv,100mA,2.8sec,280mAs,Level325.Width2000的条件下,对随机选取的尸头进行扫描,图像经Sharp技术处理。根据我们测得的应用解剖数据的结果,冠状扫描层面以额的最高点的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