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教案

《铁肩担道义》教案

ID:33832062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7

《铁肩担道义》教案_第1页
《铁肩担道义》教案_第2页
《铁肩担道义》教案_第3页
《铁肩担道义》教案_第4页
《铁肩担道义》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铁肩担道义》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铁肩担道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及背景材料;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掌握文中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掌握引用方法的运用。3.理解李大钊同志为革命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二、教学重点:了解本文中李大钊的行为表现和他的革命行为。三、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文中长句的含义。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侮,于是,多少有志之士为谋救国之道而四处奔走呼号。用他们肩膀担起救国的大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正因为有了他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

2、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位勇挑救国道义的革命前辈——李大钊。(二)传主简介及背景材料:李大钊,字守常,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89年10月29日(农历十月初六)诞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李大钊同志从小失去父母,靠垂老的祖父抚养成人。他7岁入私塾读书,经过9年严格的私塾教育,被称为“奇才”。16岁时考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  李大钊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濒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的问题,摆在了每

3、个中国人的面前。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同志“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比较广泛地接触了“新学”,深刻了解了复杂的社会问题。1913年冬,李大钊同志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他在这里更多地接触了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开始研究关于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1915年1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同志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激励全国人民开展反日爱国运动。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

4、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1920年3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1916年春,李大钊同志回国。他写的著名论文《青春》,发表在《新青年》上。这是“五四”以前革命民主主义的一篇宣言书。它号召中国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

5、,换回民族之青春”,对激励广大中国青年的革命进取心起了很好的作用。1927年4月被张作霖施以绞刑。站在绞刑架下,这位蜚声中外的北大教授、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人,又进行了最后一次的讲演:“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便绞死了共产主义……”最后,奉系军阀采用从欧洲进口的刑具,以最残忍的“三绞处决”法,对李大钊进行了整整40分钟的绞杀。中国共产党党名的议定者,就这样,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第一个慷慨就义。(三)题解: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

6、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只是李大钊巧妙地将“辣”字改成“妙”字,“辣”“妙”一字之差,李大钊的为人谨慎和写文章的严谨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后人不知,以为这幅楹联系李大钊所撰,误会一直相沿至今。从这一个字也可以看出李大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  上联中的“道义”

7、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四)正音正字:滞留Zhì  俨然Yǎn  谒见Yè  冒天下之大不韪Wěi  接洽Qià  俨然:十分像;整齐。标榜:吹嘘夸耀。豁达:性格开朗。(五)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李大钊的。是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的。第一部分(1----8自然段),讲述的是李大钊被捕前国内大的局势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

8、。第二部分(9----26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讲述了李大钊被捕以后的遭遇及其思想历程。第三部分(27自然段到结尾),对李大钊的精神进行总体的评价。(六)领悟重点:1、本文是抓住传主的哪些方面进行叙写的?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哪些高风亮节?明确:文章主要是通过李大钊同志最后时期的言论和行动的讲述,来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1)他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情况下,临危不惧,坚守战斗岗位;(2)他身陷囹圄,仍关心着党的事业和同志们的安全,把个人的生命和家庭的安危置之度外;(3)在敌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