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中国证券报

载中国证券报

ID:33842728

大小:34.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8

载中国证券报_第1页
载中国证券报_第2页
载中国证券报_第3页
载中国证券报_第4页
载中国证券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载中国证券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载《中国证券报》,2004年2月14日,第26版。本文发表时略有删节(后附克鲁格曼原文)美国经济学家与社保改革——由克鲁格曼的短文想到的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保罗·克鲁格曼的这篇文字虽然不长,但却意义深刻,由此也联想到了我在2002年底在美国学术访问时听到和看到的关于经济学家与社保制度改革的一些故事。两个简单道理克鲁格曼在设定的几个假设前提下用一个简单的算术描述了这样两个复杂的道理和事实:首先,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一个数额巨大的转型成本,在表面上看是转型过程初始状态下由于一代人没有缴

2、费,因而它是支付隐型债务的结果,但实际上它可以被看成是这一债务的利息。其次,正常年景下从理论上讲积累制的退休津贴水平一般来说高于现收现付制下的一倍左右,例如,以公认的7%作为资本市场回报率来计算,30年以后就大概应该是这个样子;但这是后者支付了一代人隐性债务利息的结果,所以,把这两种制度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行比较是有失公允的,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尽管人们对积累制和现收现付制这二者之间的种种利弊已经讨论了十几年,文献浩如烟海,争论十分激烈,结论似乎已经很清楚,但克鲁格曼的简单比喻还是非常到位,令人一目了

3、然:后者支付的与其说是隐性债务本身,不如说是为其支付的利息更为恰当,因为后者的制度特征不是造成了浪费,它的代际转移支付事实上是不能停顿的。两个潜在问题接着,在这个短文中克鲁格曼对美国社保制度私有化改革做了评论。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转型成本问题。如果进行完全积累制的改革,大约需要3万亿美元的成本;看上去,这个规模似乎小了一些,还不到其GDP的1/3,但一般来说都超过GDP总额,例如欧盟国家将是其GDP的300%;但是,如果进行半积累制的改革并按2001年12月布什报告向国会推荐的三个方案进行改革的话

4、,即从12.4%双方缴费中提取2-4%(三个方案不等)作为个人帐户股市投资资本的话,克鲁格曼认为大约需要5千亿美元的转型成本,即缴费总额的1/6左右;在笔者看来,虽然这个数字似乎又大了许多(2003年度支出4538亿美元,收入6270亿美元),应该在1-2千亿左右,当年的缴费赢余就足以支付了;即使按照克鲁格曼所说的5000亿来计算,美国“联邦社保信托基金”的余额储备2003年底已超过1.4万亿美元,这个储备规模对于这个相当于其零头的转型成本来说也实在是不足挂齿,根本不会影响当期甚至未来几年的支付能力。

5、第二个问题是,克鲁格曼将计划中的1.7万亿减税成本与转型成本联系起来。实际上,尽管美国采取的是“联合帐户”(为此经常受到经济学界的批评,说这样便掩盖了财政赤字的真相),社保基金也被“含在”在联邦预算的大盘子里,但它们毕竟是分灶吃饭,单独核算;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动态下减税所能带来潜在的费基扩大和社保缴费收入的提高等可能性和规模问题。虽然社保改革与减税计划是否同时进行在美国经济学界存有较大的学术争议,但无论如何,减税的积极影响(尽管对扩大就业进而对费基的影响很难进行精确的计算)还是应该考虑进去的。1两个

6、流派之争众所周知,如同其它领域一样,美国社保领域经济学家们也同样属于不同的营垒,如果以对私有化改革的态度来分的话,私有化反对派的著名经济学家和头面人物就有麻省理工学院戴尔蒙德、布鲁金斯研究所奥尔扎格和艾伦、波士顿学院的玛乃尔、普林斯顿大学的布兰德;私有化改革的激进派代表人物则有波士顿大学的克里科夫、哈佛大学的萨克斯、激进派智库卡图研究所的比格斯,等。如果在细分下去,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还应该存在一个“中间派”和“怀疑派”等,前者有阿特金森等,后者有查恩德、加格尔和霍尔兹蔓等包括一些国际机构的经济学家,他

7、们都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世界级的社保专家。这个短文中克鲁格曼提到的美国经济研究局的费尔德斯坦属于偏右的经济学家,是私有化改革忠实的“拥护派”;而克鲁格曼本人则一直是偏左的私有化反对派。在美国社保学界,两派经济学家们相互攻击,势不两立,针锋相对。由于克鲁格曼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其著述和评论自然内容广泛,从安然事件到减税政策,从社会保障改革和能源环境政策到伊拉克战争等包罗万象,但矛头是一致的,都是强烈抨击政府尤其是布什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被誉为“颠覆布什经济政策的经济学家”;克氏激烈反对社会保障私

8、有化改革,认为布什政府是想根除罗斯福新政以来所构建起来的福利体制;克鲁格曼以预测亚洲金融危机而在我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甚至被媒体称为挑战“流行经济”的经济学家。作为《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其犀利的言辞自然成为经济学家两军对垒的焦点,并常常造成媒体的轰动效应,受到读者的极大关注和右翼学界的攻击,甚至有学者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克鲁格曼真理小分队”,声称专门负责时刻“监视孤注一掷的《纽约时报》的及其铤而走险的保罗·克鲁格曼的末日”;例如最近的一次是,克鲁格曼在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