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小麦穗发芽和其它理化特性研究及糯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建立

糯小麦穗发芽和其它理化特性研究及糯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建立

ID:33849567

大小:6.91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2-28

糯小麦穗发芽和其它理化特性研究及糯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建立_第1页
糯小麦穗发芽和其它理化特性研究及糯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建立_第2页
糯小麦穗发芽和其它理化特性研究及糯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建立_第3页
糯小麦穗发芽和其它理化特性研究及糯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建立_第4页
糯小麦穗发芽和其它理化特性研究及糯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建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糯小麦穗发芽和其它理化特性研究及糯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建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赵芸糯小麦穗发芽特性研究及糯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建立1糯小麦穗发芽和其它理化特性研究及糯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建立中文摘要摘要:自从1995年Nakamura等人成功培育出第一个糯小麦品系,众多学者对糯小麦的理化特性、加工品质、应用推广等各个发面进行了很多详细深入的研究。近几年来我国也相继育成推广了一系列糯小麦品种,如扬糯麦l号,天糯1号,陕糯1号等。K107Wxl为一个EMS诱导突变得到的糯小麦品系,目前己被应用到糯小麦品系选育当中。为研究该位点的糯性突变是否会对淀粉、面粉品质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本实验建立了一套以宁0088为背景,K107Wxl为糯性供体

2、的糯小麦近等基因系。穗发芽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其发生是环境和基因的共同作用,影响穗发芽的因素很多,包括种子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水解酶类活性和种子休眠特性等,本文利用塑料周转箱法和塑料袋法鉴定了6对糯小麦及其非糯背景亲本的穗发芽率,并通过降落数值仪、RVA黏度仪,Mixolab等仪器研究了两者a.淀粉酶,吸水率、加工品质的差异,分析实验结果以期找出穗发芽率差异原因,为生产研究提供借鉴。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用塑料周转箱法和塑料袋法鉴定糯小麦与非糯小麦穗发芽率,结合2011和2012两年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两个年份里糯小麦穗发芽率均较非糯小麦高,且

3、白皮小麦扬01—2和郑9023背景下品种均较红皮小麦品种发芽率高;两种穗发芽测定方法结果趋势一致,相关性较高,充分说明糯小麦穗发芽率高于非糯小麦。2.糯小麦的降落数值均显著低于非糯小麦,非糯小麦降落数值在378~662s之间,而且品种间差异较小,而糯小麦降落数值多在100s以内,这主要是由于糯小麦特有的直支链淀粉构成导致糯小麦面粉在降落数值测定过程当中呈现加热后淀粉迅速糊化,且黏度大幅降低的缘故。3.RVA黏度法检测定面粉中酶活性差异,结果显示在硝酸银溶液当中,糯小麦与非糯小麦的峰值黏度均有升高,且糯小麦峰值黏度高于非糯小麦,与蒸馏水中结果相反。在

4、蒸馏水中不同面粉的RVA峰值黏度差异较大,在经硝酸银溶液处理后,峰值黏度趋于一致。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两种溶液之间峰值黏度差值比(PV2一PVl)/PVl结果显示,糯小麦峰值黏度差值比大于非糯小麦,说明糯小麦品系面粉中含有较高酶活性。4.Mixolab测定品种间吸水率及加工品质差异时结果显示:糯小麦表现出较低的C2,C3,C4,C5值,较高的吸水率和较长的C4时间。同时通过结合各参数和图谱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糯小麦的稳定时间较其非糯亲本短,在高温加热过程中较非糯小麦稳定性差,说明其不适合应用于加工面包、馒头等面制食品,但其淀粉回生值低,预示其特殊

5、糊化特性可使糯小麦存在其他潜在应用价值。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没有与穗发芽率极显著相关的单一因素,表明多种因素的互作共同决定小麦的穗发芽生理特性。其中,Mixolab形成的一系列数据当中,可以找到与小麦穗发芽及其他品质相关的参数,且相关性较高,由于降落数值法不能单一判定糯小麦这一特殊材料的穗发芽特性,因此,可以考虑用硝酸银溶液RVA黏度测试法或者Mixolab来鉴定研究糯小麦的穗发芽特性。6.通过以宁0088为轮回亲本,以K107Wxl为糯性供体,在BC8F2群体的基础下创建了K107Wxl×宁0088糯小麦近等基因系。通过传统方法和玉米花粉诱导双单

6、倍体技术,结合w基因STS共显性标记筛选及同工酶标记验证实现WX位点基因型的鉴定,结果得到传统方法创制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的材料分别有2、2、3、3株,DH群体法创制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的材料分别有15、16、17、11株,该近等基因系的创建为研究同一背景品种,不同糯性突变来源的小麦品系在理化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性研究打下了基础。关键词:糯小麦;穗发芽;近等基因系:理化指标IIIIIIIIIUIIIIIIIIIIIIIIY2632980Pre—harvestsproutingand

7、other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ofwaxywheatsandtheestablishmentofnewwaxynear-lsogenlclines●l●AbstractSinceNakamurasuccessfullycultivatedthefirstwaxywheatlinein1995,manyresearchershavecarriedoutalotofstudiesonphysicochemicaiproperties,processingqualities,applicationandproductiono

8、fwaxywheats.Recently,Chinahasalsosuccessfullydevelopedaserie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