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

ID:33850276

大小:4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1

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_第1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_第2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一)鲁人好钓译文:鲁国有个人喜欢钓鱼。他用桂花当做诱饵,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因此说:“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1、解释下列加点词。好钓者(喜爱)以桂为饵(用)钓之务不在芳饰(追求)2、启发: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做事要求真务实。(二)译文:“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

2、到楚国去。’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1、解释下列加点词。我欲之楚(到)吾马良(好)吾用多(路费)2、成语南辕北辙出自此文。3、道理: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三)陶侃惜谷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

3、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1、解释下列加点词。见人持一把未熟稻(拿着)执而鞭之(用鞭子打)2、态度:赞扬;特点: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感情的特点。(四)汗不敢出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恐惧、害怕得发抖,汗像浆一样流出来。”钟会脸上没出汗,文帝

4、又问:“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害怕得发抖,不敢出汗。”1、解释加点词。语其父钟繇曰(对……说)于是敕见(奉旨进见)3、文中的钟毓是诚实的人。(五)学弈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学习;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着搭弓拉箭把天鹅射下来。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1、解释加点词。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虽与之俱学(即使)非然也(这样)3、道理: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六

5、)阮裕焚车译文:阮裕在剡县做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无论谁来借用他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却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听说了这件事,叹息道:“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1、解释加点词。意欲借而不敢言(想)借者无不皆给(都)阮后闻之(听说)1、性格:直率、助人为乐。(七)多言何益【译文】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6、。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1.解释加点词。①多言有益乎(说话)②日夜恒鸣(不间断)3.道理: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八)杨氏子妙答孔君平【译文】梁国有一家姓杨的,有个儿子才九岁,很聪明。一次孔君平去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这家便叫儿子出来,给孔君平摆上果品。果品里头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道:“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应声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1、解释加点的字孔君平诣其父(拜访)为设果(摆上)3、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作答,巧妙地跳出孔君平设的圈套,可见其机智聪慧。(九)师旷论学【译

7、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再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1.解释加点词。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对、向)②臣安敢戏其君(怎么)③孰与昧行乎(黑暗)④何不炳烛乎(把烛灯点燃)2、道理:活到老,学到老,为人要好学。只要你想学习,什么时候学都

8、不算晚的。(十)富不易妻【译文】一天,唐太宗对尉迟敬德说:“我想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