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

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

ID:33871331

大小:55.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1

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_第1页
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_第2页
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郑样贞(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病理科354200)【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258-02【摘要】目的硏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取的108例肝脏穿刺组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组54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之后观察两组切片情况。结果观察组切片优良率、准确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对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有效提高切片质量并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应该在临床治疗

2、中进行推广。【关键词】肝脏穿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常规HE染色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病理技术是病理学诊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切片质量的好坏与医牛能否做出正确的诊断密切相关,所以质量控制在病理技术中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1]。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已经越来越普遍,并己逐渐在常规病理诊断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近年来,我院对对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取的108例肝脏穿刺组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在

3、4%的中性甲醛中放入刚离体的肝脏穿刺组织进行4h的固定。取材时,如果1例标木出现多条穿刺组织,应将每条组织放置在每个脱水盒中并利用用滤纸分别包好每条组织,使得每条组织的最大面为切片。AF液1h,75%乙醇lh,80%乙醇lh,90%乙醇lh,95%乙醇lh,100%乙醇llh,100%乙醇IIlh,二甲苯I20min,二甲苯II30min<>蜡缸llh,蜡缸11lh,蜡缸温度60°C[2]0设置烤箱60°C进行2h的烤片。观察组:将切片进行常规脱蜡,室温下放入3%双氧水20min后利用PBS进行3次冲洗,共15min,在1000ml烧杯中倒入700mlpH6.0的柠檬酸

4、缓冲液,对其加热使其沸腾,之后在烧杯内放置需标记HBsAg,HBcAg,ki-67,CK19抗体的切片,进行15min的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后取出,pH7.4的PBS对切片进行3次冲洗,共15minz滴加一抗在所有切片上,在4°C冰箱过夜进行孵育,pH7.4的PBS对切片进行3次冲洗,共15min,滴加二抗在室温下进行15min孵育,pH7.4的PBS对切片进行3次冲洗,共15min,5-10min的DAB显色[2]。水洗,衬染选用苏木精,封固选用脱水透明中型树胶。设置阳性及阴性对照针对每种抗体。1.3疗效评定标准[3]优良HE切片的判定标准:肝脏穿刺组织厚薄基本一致,结

5、构完全无裂痕,细胞不收缩,形态清楚,染色明显,核质染色有较好对比。优良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判定标准:结构无损坏,阳性物质有精确定位,背景无干扰,非特异性着色未出现,脱片现象未出现。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2检验,P<0.05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切片优良率的比较观察组切片优良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详细见表1。表1两组切片优良率的比较2.2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87.1%(4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3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6、<0.05)o3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发认识到了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而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如何制作出高质量的切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制作岀高质量的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是二抗结合酶聚合物形成的多聚螯合物会与一抗进行结合,使抗原抗体信号放大,又因为多聚物中无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所以组织细胞内源性生物素所造成的背景染色不会岀现⑷。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切片优良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P<0.01),说明对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能够有效提高切片质量,保证了病理技术的质量。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87.1%

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P<0.05),说明对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使患者可以得到更快更好的治疗。综上所述,对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疗效明显,可以使诊断更准确,使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有所保证,应该进行推广实施。参考文献⑴颜亚晖,郑晖•免疫组织化学切片质量的探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12(3):3-4.⑵王伯法主编•病理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⑶中华医学会编著•病理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4]余英豪,郑智勇•肾穿刺标本的免疫组化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