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ID:33941261

大小:1.49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3-02

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4页
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章绪论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互联网网络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互联网拥有的网络资源种类越来越多,网络资源数量也越来越多,需要的IP地址数量也越来越多,不同时期和经常的网络调整变动更增加了口地址管理的复杂性。另外,目前m地址资源已经消耗过半,亚太m地址管理机构APNIC对地址申请的审查越来越严格,申请新的口地址已经越来越困难了,同时由于网络安全的要求和垃圾邮件的增加,对方便的地址查询提出了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建立口地址管理系统的要求。本人曾负责河北网通公司的口地址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l_根据省内网络规划和用户需求向集团公司提出相应m地址申请,并负责在规划设计、

2、可行性研究、工程实施等各个环节中对省内CH巧IA}mT网Ⅲ地址进行规划、分配及管理工作;2.负责落实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制定的p地址管理政策;3.负责将全公司所需的P地址申请上报集团公司审核批准;4.负责省内用户所需m地址的分配工作,注册分配给用户的m地址;5.负责省内用户从其它口地址分配机构所获得的口地址的管理工作;6.负责省内用户口地址的档案管理工作,一般掌握到每一C段应用;7.负责省内口地址使用情况的收集和上报工作。由于本人负责Ⅲ地址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感觉很需要一个口地址管理系统,我曾经用Visualfoxpro编写了一个单机版的口地址管理程序,但在使用中感觉存在一些

3、问题,如由于是单机版只能个人使用,不便于资源共享,在资料的录入时,只能一个人去负责,工作量大,还容易出问题。在查询地址时,不便于他人查询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基于Web的Ⅲ地址管理系统。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能够完全满足需求的相关产品,通过选择,决定使用基于PFIP+MysQL的方式实现此功能,经过本人的努力,完成了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工作,此系统目前已在我省推广使用。本论文介绍项目了的背景和来历;论文的主要工作等。介绍了TCP/IP的基本概念、Ⅲ地址在互联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口地址的分类、以及该如何合理使用口地址等问题;并简单介绍目前河北省P地址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简要介

4、绍了PHP、MySQL的基础知识和如何利用PHP实现CGI编程。在口地址管理系统总体设计部分,具体介绍建设坤地址管理系统的目的,总体需求、系统要北京t业大学工程硕£学位论文求提供的功能,以及系统的总体设计等。根据总体设计,介绍了具体功能的实现、相关的测试过程、界面结果等。在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中重点介绍在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2第2章IP地址概述和PHP&MySQLWeb编程基础2.10SI和TCp/IP分层网络模型现在的各种网络协议都可以顺利地进行互操作,这是因为引入了分层协议模型。最初的开放系统互连(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OSI)

5、模型(图2.1)的创建是为了分离网络的各种功能。在这个模型中,不同开发商的软件模块只要符合已公布的标准,就可以共存,并正常运行。[51rcP/iP模型OSI模型应用层UDPTCPIP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图2.1TI:P/口和OSl分层网络模型Figure2-1TCP/IPandOSIbeddingnetwordmodelTCP/IP协议(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cmetProtoc01)Ⅱq做传输控SU/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

6、基本的通信协议。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m),但TCP/[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T协议和口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P。网络设计者在解决网络体系结构时经常使用OSI(开放系统互连)七层模型,该模型每一层代表一定层次的网络功能。最下面是物理层,提供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如规定使用电缆和接头的类型,传送信号的电压等。在这一层,北京丁业大学工程硕i:学位论文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

7、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其上是数据链路层,实现数据的无差错传送。它接收物理层的原始数据位流以组成帧(位组),并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帧含有源站点和目的站点的物理地址。最上层是应用层,这里运行着使用网络服务的应用程序。TCP/IP模型是同ISO/OSI模型等价的。当一个数据单元从网络应用程序下流到网络接口卡,它通过了一列的TCP,P模块。这其中的每一步,数据单元都会同网络另一端对等TCP/IP模块所需的信息一起打成包。这样当数据最终传到网卡时,它成了一个标准的以太网帧(假设物理网络是以太网)。而接收端的TCP/P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