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ID:33942218

大小:265.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8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_第1页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_第2页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_第3页
资源描述: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8年第1I期(总第209期)旋哼探圣EDUCATIONEXPLORATIONNo.II,2008serialNo.209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的梁花,李雪梅(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01)白:;/口力、摘要:杜威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其基本主张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其突出特点是更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和主体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有以下的启示:学校教育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要使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结为一体,要培养学生成为“自治”的人,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关键词:

2、杜威教育思想;内容;特点;启示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8)11—0007—02一、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其代表观点是“某种事物被称为有价值的就是肯定它能满足某些情况的需要”,其基本主张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I.关于教育的内含杜威认为,传统教育模式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正式教育和实际生活的分裂愈演愈烈。因此,如何保持二者之问的平衡就成为他所要解决的问题。他认为,儿童在参加活动中使经验的数鼍扩大和用以指导生活实际的能力增强就是受到圆满的教育了。所以教育就是生活、

3、生长和经验改造。2.关于学校如何将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付诸实践,杜威的答案是“学校即社会”。学校应安排适合儿童生活和生长的环境,儿童生活其中,从而扩充经验的数量和提高经验的效用。因此,理想的学校是快乐的生活园地,是简化了的、经过组织和条理化的、多种影响居于平衡的社会。3.关于教育的无目的论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绝非让受教育者放任自流,而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而教育的目的就在这种过程中。杜威认为,生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此外,教育并不在其本身之外附加什么目的。4.关于教学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他在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他反对把“学习

4、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物”,教学不应该是直接的注入知识,而应该诱导儿童在活收稿日期:2008—08—03作者简介:梁花(1985一),女,西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外文化与青年教育比较研究;李雪梅(1978一),女,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外文化与青年教育比较研究。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二、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分析从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来看,他所倡导的教育模式和传统德目主义模式是相对的,其突出特点是更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和主体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其具体表现为:第一,从教育的主体界定和途径来看,它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局限,倡导“儿童中心论”和“从做中学

5、”的间接受教育过程,通过主体切身的感受来加深和加快主体对于知识和经验的内化过程。第二,注重教育对象的自觉性。通过设计像“学习乐园”一样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利用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活动的本能冲动,挖掘受教育者探索和求知的潜能。第三,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应该把基本的人类事务引进到学校中来,应注意各科教育的道德内含而不仅仅是复述和背诵前人的文化遗产。虽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杜威的教育理论仍有争议,但教育的实践证明,杜威教育理论的进步性以及它对于人类教育研究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三、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1.学校教育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对于教育者而言,

6、这是一个看似明确而又难以操作的现实问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者思考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的时间减少。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教育的内容脱离实际生活。以高校政治理论课为例,某些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生活在当下的青少年很难理解;有的又过于宏观,受教育者无法联系现实生活去消化。第二,教育环境孤立。对于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教学的场所仅仅局限于课堂,客观上造成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难以和现实生活“链接”,缺乏对于特定事物的直观感受。事实上,目前教育所需的各种环境和条件是充分具备的,尤其是对基础教育来讲,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

7、一7一万方数据工厂、研究所、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教育可利用的良好资源,但学校教育对于这些资源的利用是极不充分的。对于现代的教育者来说,要敢于创新,大胆地“走出去”,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不应是~味地闭门教学。2.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在我国,学校教育的阶段划分非常明确。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使应试教育的压力较大,具体表现为各个阶段的教育任务和目的分外明晰,升学率往往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标准。对于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