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2

人教版高中地理2

ID:33944068

大小:1.29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3-01

人教版高中地理2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2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2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2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2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中《地理2必修》教材简介、教学建议和教学实践--珠海市教育指导中心脑筋急转弯www.qudati.com一、教材简介目录�新课程目标�对人文地理部分,《地理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地理2与人教版《地理2》编写内容比较�新旧版本教材比较�新教材的呈现方式�新教材中的“问题研究”题目一览�新教材中的“案例”一览和案例教学的说明�对《地理2》中的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理解与定位�各章的知识结构�一些重点章节的理解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

2、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目标的调整,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在研究国内外普通高中课程现状的基

3、础上,本次课程改革,争取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

4、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从改革的具体目标出发,高中新课程对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做了新的设计。人教版教材与《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完全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的典型性,兼顾完整性�案例典型、突出�兼顾教材和学材�呈现方式多样:案例、文字、活动、问题研究、阅读等方式�特点突出:活动内容设计丰富,对教学具有指导性;图文并茂,资料丰富地理课程标准-人口与城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运用实例,分析城市

5、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地理课程标准-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新旧版本教材比较-人口部分大

6、纲版教科书大纲版教科书课标版教科书课标版教科书�人口再生产�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的空间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人口素质与环境�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迁移与环境�中国人口迁移新旧版本教材比较-城市部分�聚落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区位因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城市化功能�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城市化及其解决途径�城市的作用与形态�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城市的合理规划新旧版本教材比较-农业生产部分�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地域类型类型

7、(一)�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地域类型类型(二)新旧版本教材比较-工业生产部分�工业生产活动�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工业的区位选择位选择�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新兴工业区新旧版本教材比较-地域联系部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影响(对聚落的影�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响,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电子通信�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国际贸易和金融新旧版本教材比较-人类与地理环境部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

8、分布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要原因实践�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新教材的呈现方式章内容提要节问题研究以提问的方黑字标题•研究思路式呈现•知识拓展•文字表述•分析讨论•读图思考•执行任务•案例•活动•阅读新教材中的“问题研究”题目一览章章问题研究题目问题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