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高三双基卷(试卷+答案)

大连高三双基卷(试卷+答案)

ID:33953809

大小:8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2

大连高三双基卷(试卷+答案)_第1页
大连高三双基卷(试卷+答案)_第2页
大连高三双基卷(试卷+答案)_第3页
大连高三双基卷(试卷+答案)_第4页
大连高三双基卷(试卷+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连高三双基卷(试卷+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历史命题人:于波张坪易卉说明: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包括必做和选做试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问为90分钟。2.答案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A.神权政治B.皇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2.三省六部制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此制度的积

2、极作用是A.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B.分解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C.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D.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3.《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9条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该法令说明古罗马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纠纷B.通过法律维护公民私有财产C.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市容市貌D.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4.“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

3、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A.实行联邦制政体B.确立分权制衡原则C.保持两党制原则D.坚持人民主权原则5.《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A.滥杀无辜百姓B.盲目排斥洋货C.极端排外情结D.维护传统社会6.“国”字在书法里面有41种写法,而且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图中“国”字被广泛使用最晚的是7.20世纪初期,翻译外来书籍盛行。其中

4、对某书的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于是世界为平民的,而乐恺之声,乃将达于渊泉。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据此推断该书是A.《物种起源》B.《共产党宣言》C.《人权宣言》D.《国富论》8.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C.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D.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7/79.“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

5、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10.“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D.大机

6、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11.解读下面表格,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3.128.O34.153.662.O63.O中国32.833.329.819.712.56.2A.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落后于西方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早发展慢B.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西差距D.列强的掠夺导致中国制造业落后12.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政府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官僚机构涌现了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统治”,因为这些官员接受过专门的工程或者经济管理训练。以下关于

7、“技术统治”的正确认识是A.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技术统治”B.“技术统治”适应了国家对经济调控的需要C.“技术统治”造就了一系列福利国家的出现D.“技术统治”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13.1921年画家弗·赛罗夫创作了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描绘了列宁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此次接见给列宁的触动是A.必须以土地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B.必须以新的政策取代余粮收集制C.必须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D.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14.“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了个大喷嚏,轰隆一声震天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

8、喊娘。”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盛行A.浮夸风B.“共产风”C.高指标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