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

《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

ID:34013470

大小:59.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_第1页
《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_第2页
《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_第3页
《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_第4页
《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新闻学《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张媛【摘要】以父职参与为特色的亲子类节目近年来火爆荧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不在于探讨父职参与对儿童教育的积极作用,而在于通过对几档亲子节目的解读,对“儿童”、“成长”、“教育”等既有观念进行教育社会学的反思,分析以如此这般形式呈现的亲子教育,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怎样的视角。关键词父职参与教育儿童媒体建构近两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多档以父职参与为特色的亲子真人秀节目,通过镜头对亲子互动的还原,全方位展现了现代亲子关系,引起广泛关注。节目不仅引发观众对父

2、亲这一家庭本位角色的思考,同时也为我们重新思考何谓“儿童”、何谓“教育”以及如何教育提供了样本。一、何谓“儿童”传统解释认为,儿童发育不完善,与成人相比,他们的生理结构和心智机能低下,需要特殊对待,所以我们视“儿童”为理所当然的概念,并相信“童年”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有的。然而实际上,我们所认为的“儿童”不过是近代才被发现而逐渐形成的。法国学者菲立普·埃里耶斯在他的《儿童的诞生》一书中指出,在16世纪之前的中世纪,“儿童”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儿童只是缩小版的大人,他们和大人们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那时没有特定的儿童服装,没有

3、特定的儿童行为规范,也没有儿童教育,只有当近代教育制度启动的时候,儿童才与成人分离开来,“童年”才开始成为现代世界的价值观。这几档亲子节目中的主角,毋庸置疑都是“儿童”,其中《爸爸去哪儿》5个孩子的年龄集中在4到7岁,《爸爸回来了》的年龄跨度分别为1岁半、2岁半、3岁半和8岁。孩子年龄越小,节目演绎、炒作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可以说,亲子节目中呈现出的是“真实的孩子”。那么让我们看看节目中孩子们的真实表现:《爸爸回来了》中,李小鹏的女儿奥利(3岁)和小伙伴LEO在亲昵地玩耍,另一个小伙伴JADEN也想加入,奥利很生气的说“你走”

4、,JADEN默默地走开了,手中玩具也被奥利夺走,JADEN很生气,奥利见状忙走过来拥抱这个小男生并送安慰“别生气……我爱你们……别气……坐下来……抱一下……”,3个孩子又其乐融融。再如节目中当李小璐因为女儿甜馨(2岁半)不吃饭假装生气走开时,甜馨对爸爸贾乃亮说“妈妈不要爸爸了!”当看到贾乃亮垂头丧气的表情时,甜馨又一秒变身暖心萌娃“爸爸我逗你玩呢。”还有诸如“人家减肥啦”“不吐槽你,爸爸是好爸爸,我还是很幸福的”“爸爸你歇会儿吧”“一点都不帅,一点都不酷”等小大人般的语言和成熟表现,大大超出了成人对孩子的预期,当这些“能力”

5、作为事实存在于我们的眼前时,我们吃惊的发现,“儿童”这个观念与我们观念中的弱小、无助、幼稚等概念相去甚远。在孩子表现出类似于成人的各种“能力”后,节目常在解说词中用“成长”一词进行总结,如“在接近一年的成长中,奥利有了一些小脾气,但她有了一颗体贴的心”。可见,在传统的关于“儿童”或“孩子”的观念中,作为“真正的儿童”向“真正的成人”发生的这种线型的变化,天经地义地就叫做“成长”,促成这种“成长”的天经地义地就叫做“教育”。但很显然,节目本身让我们对这样的观念产生了质疑,因为孩子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并不是设计出来的,这就表明了围绕

6、着“成长”所展开的成人和孩子之间的“成熟—不成熟”的关系,并非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并非存在着一种叫作“真正的成人”和“真正的儿童”的两极化的东西,成人并非必然就是儿童成长的一个线型的时间端点,线型的成长仅仅是种种成长选择中的一种,而促成线形成长的教育也仅仅是种种教育中的一种而已。二、什么是“教育”“教育”似乎也是个不言而喻、习以为常的概念,人们关心的重点大多是教育的方式和导致的结果,但究竟什么是“教育”呢?教育一词可追溯到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宋明理学对教育的论述是在“存天理”“灭人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7、层面展开,对于儒家来说,“教”的意义乃为公为政治为经济。也有教育学者主张从普通民众具体行为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历史,如中内敏夫曾用“育人”一词来表述民众心目中以及日常实践着的教育:1)育人牵涉到人想活的更好的意愿;2)“好”有不同的含义;3)对于“好”,人们有不同理解、不同选择的自由;4)一旦做出选择,人要为此付出努力,这就是学习;5)为这努力提供援助的就是教育,它是一种技术或曰技术系统。贝原益轩更是提出了教育“养生论”,认为教育不是意识形态灌输,不是知识传播,也不是潜能开发,而是为了养生,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为第一要义。也就

8、是说,教育在普通民众的行为中,被视为一种育人技术,具有让人活得更好的私用性和工具性。显然在这几档亲子节目中,呈现的并不是道德或哲学角度的“教育”,而是普通人正在实践着的原汁原味的“教育”。节目中,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更多地展现在对孩子智力、身体、勇气、性情、理财等方面的训练,如让孩子们体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