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ID:34048062

大小:3.87 MB

页数:137页

时间:2019-03-03

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研究_第1页
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研究_第2页
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研究_第3页
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研究_第4页
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姓名:吴相云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水生生物学指导教师:谢明权20070526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水生生物学博士生:吴相云指导老师:谢明权摘要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是单殖吸虫类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两个科,对其所包含的部分类群开展分子系统学分析,一方面能更好地理解各类群的系统学地位及进化关系,另一方面也为这两个科今后的分类学工作提供新的依据,从而为单殖吸虫生态学、流行病学及病害防治奠定基础。本文分析了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共计136种,其中91种为本论文首次对其开展分子系统学研究。

2、研究内容及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本文利用核基因组核糖体DNA(rDNA)序列分析了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在亚科及属水平上的单系性、分类地位与系统发育关系,得出以下结果:(1)本研究支持Lamellodiscinae亚科的单系性,不支持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的单系性,并支持废除Murmytrematoidinae亚科并将其中的E口的沏搬和Murraytrema二属归入Diplectaninae亚科这一做法;(笏寄生在黄姑鱼上的跏Ddi},玩协加跳懈属与鳞盘虫科虫种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应纳入鳞盘虫科;(3)基于C1-D2区28SrDNA序

3、列,本研究建议将寄生在斜带石斑上的D.grouped及寄生于尖吻鲈上的D.paralatesi并入拟合片虫属(鳞盘虫科);(4)基于c1.D2区28Sr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表明鳞盘虫属与拟合片虫属并非单系类群;(5)基于部分18S+ITSl合并序列数据的系统分析结果,建议废除盾形片虫属,并将现有该属种类并入嗜丽鱼虫属;旧基于C1-D2区28Sr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结果及交接器结构,建议将嗜石鲈虫属与墨指虫属合并为一属;仍基于C1.132区28Sr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表明海盘虫属为非单系类群;(8)基于C1-D2区28Sr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Eury

4、haliotrema属与Aliatrema属在系统关系上较Euryhaliotrematoides属更近;(9)基于C1-D2区28Sr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原环指虫属应当归属予指环虫科、锚首虫亚科,不支持另立原环指虫科的观点;(10)寄生于旧大陆鲶形目鱼类的锚盘虫亚科是否应提升至科水平,取决于如何看待在分子系统树上与之有着较近亲缘关系的美洲大陆鲶形目鱼类寄生的单殖吸虫(锚首虫亚科)的系统地位,如果这两类寄生鲶形目鱼类单殖吸虫合并为一类,则本研究支持合并后的类群与目前的指环虫科为姐妹群关系,否则,本研究支持锚盘虫亚科作为指环虫科的一个亚科看待;(11)基

5、于c1.D2区288r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撤氏虫属为非单系类群;(12)本研究支持伪缪丽虫科与鳞盘虫科的姐妹群关系。其二、通过分析多个近缘属问的分子系统关系,本文对于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在形态学立属依据问题上有以下几点结论:(1)几丁质的交接器结构在目前所开展的分析中,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现出最好的相关性,即系统关系较近的种类,其交接器结构也往往较为相似,因此,本研究认为,交接器结构可以作为理解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属水平单系性的衍征性状,并作为今后可行的立属依据;(2)以后吸器结构作为立属的主要依据时,容易导致人为分类群的建立,本文所分析的盾形片虫属以其后

6、吸器结构特征从嗜丽鱼虫属中分离出来的,但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此二属应当归于一属;同样,嗜石鲈虫属与墨指虫属的主要区分依据也是后吸器的结构,但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这两个属也应当归为一属;(3)考虑到几丁质阴道结构即使在种问也具有较大差异的,因此,阴道结构对于理解各类群的单系性及形态学系统分析的贡献不大,但可以作为种问差异的一个很好的分类学特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认为阴道的几丁质化程度或许可以用作不同类群问的区分依据,在系统学上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性状;(4)由于单殖吸虫从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故而早期的分类学研究中也有人将宿主种类或范围来作为立属依据,通过

7、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多个类群均存在明显的宿主转移现象,因而,如果不能完全排除宿主转移现象,用宿主种类或范围来作为立属依据的做法显然不可取。其三、本文通过分析指环虫属、海盘虫属及其近缘属种类的分子系统学及其n与宿主的关系来探讨寄生虫的物种形成模式.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本文通过分析海盘虫属及其10个近缘属的系统关系表明,海盘虫各类群存在多种可能的物种形成模式,本文可以推测存在两种模式,即“共进化”与“宿主转移”;(2)本文首次利用分子系统学手段分析指环虫属远缘物种间的系统关系,揭示了指环虫属与宿主鲤科鱼类之间存在共进化关系,并首次发现野鲮亚科

8、鱼类也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