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学生版

云南的歌会学生版

ID:34056996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3

云南的歌会学生版_第1页
云南的歌会学生版_第2页
云南的歌会学生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云南的歌会学生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6.《云南的歌会》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学习重点】赏析文中生动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学习难点】品味文中细腻、优美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  蹲(     )踞(    )   酬(    )和(   )   熹(    )微  龙吟凤哕(      )     迤(      )西      柞(      )木      忌讳(     )

2、      譬(     )喻2、解释词语:蹲踞:酬和:譬喻:熹微: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3、简介作者沈从文: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在什么地方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理由(用四字短语回答)2、文中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这三个场合在描写手法上有何不同?3、赏歌会(1)、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2)、文章虽是为云南的歌会而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这样写,你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3、? 三、 问题探究----------分析人物刻画方法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2.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来进行分析。分析时必须先感情朗读相关描写的句子,然后结合具体语句和关键词语分析作用。3.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四、拓展比较,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在云南歌会

4、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同样是描写外貌,却能有不同的写法呦。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

5、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学生分组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发言。要求:先朗读人物描写片断;结合人物描写中具体语言作分析。五、【拓展检测】一、阅读下面各语段,回答问题。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

6、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A(引用经典著作作为论证的依据),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B(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

7、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C(像没有那回事儿一样。形容态度镇静,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1.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选段中A、B、C三处,填上合适的成语。(3分)A.      引经据典                  B.          哑口无言             C.

8、      若无其事          2.选文展现的是   山野对歌        场景,字里行间蕴涵着浓郁的   民间文化    气息,流露出作者           赞美   之情。(3分)3.选文第1段中写“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哪些不同方式?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       4.选文第2段中加点的“多的是”,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2分) 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