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识别特性研究

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识别特性研究

ID:34062607

大小:10.12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3-03

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识别特性研究_第1页
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识别特性研究_第2页
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识别特性研究_第3页
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识别特性研究_第4页
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识别特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识别特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中图分类号UDC0646540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Q533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识别特性研究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NovelSurface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Microspheres作者姓名: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学院(系、所):指导教师:游清萍化学新型分子印迹材料化学化工学院施树云副教授论文答辩日期趁!丝:苎:!刍答辩委员会主中南大学2014年5月万方数据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2、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作者签名:日期:盟年』月墨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本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3、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应本声明。作者签名:』鳓日期:丝生年』月墨日万方数据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识别特性研究摘要:利用磁性粒子Fe304为载体,结合表面分子印迹技术,通过使用虚拟模板、温敏单体以及新型的功能单体分别合成了磁性虚拟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温敏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及基于DD—AA二重氢键阵列的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取得了高的选择性及很好的吸附效果。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成功制备与应用为分子印迹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

4、实的基础,推动了其更好地发展。全文包括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节中的绪论主要包括三大块的内容,一部分是有关分子印迹技术的一些介绍,简单的概念、合成方法,详细阐述了印迹聚合中功能单体的选择,分析了其发展以及现状;接下来是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中的应用;最后论述了本文立题的一些依据及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节主要研究了磁性虚拟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用于分离富集猕猴桃中的水杨酸。具有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如:水杨酸)在印迹聚合中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表现出弱的分子间氢键作用,结果导致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没有特异性吸附效能。在这章节

5、中首次成功合成了以苯甲酸为虚拟模板的磁性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MDMIPs),并且评估了其在实际复杂样品中分离富集水杨酸的应用。为了获得最优的回收率以及减少非特异性吸附作用,考察了吸附一脱附的大量参数。合成的MDMIPs显示了其高吸附量、好的选择性、快速的动力学结合(40min)以及磁性分离(5s),良好的再现性(不同批次粒子的RSD<4%)以及稳定性(使用五次后吸附量仅减小4%)。第三章节主要研究的是温敏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TMMIPs)的合成及其对姜黄素类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和吸附量。所得到的TMMIPs进行了TEM、FT-IR、TG

6、A、VSM以及UV表征,TMMIPs显示了良好的温度感应(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值为33.7l℃)以及快速磁分离效应(5s)。为了获取高吸附量,选择性以及脱附率,聚合、吸附以及脱附条件都进行了详细的优化。通过实验发现温敏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不仅在温度感应中作为惰性聚合物的主链,而且与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共同作为复合单体在聚合中获取更多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姜黄素与TMMIPs间的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和准一级动力学吸附。TMMIPs也显示了其较高的重现性(不同批次间RSD<5.6%)和稳定性。合成的TMM

7、IPs已成万方数据中南人学硕士学位论义摘要功应用于复杂天然产物姜黄中对姜黄素类化合物的选择分离。第四章节研究的是基于DD—AA二重氢键阵列的磁性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在印迹聚合前的合成步骤与第三章节是一样的,主要的创新点在印迹聚合中挖掘了新型的功能单体2,4一二氨基一6.乙烯基.均.三嗪,模板分子为姜黄素,主要利用的是功能单体的两个氨基与姜黄素中的两个羰基中的氧形成DD—AA二重阵列氢键作用。合成出的聚合物对姜黄素的吸附量与上述合成的温敏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相近,说明新型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达到了预期的DD—AA二重阵列

8、氢键作用,效果与复合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与N一异丙基丙烯酰胺)相当。图36幅,表13个,参考文献132篇。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温敏单体;新型功能单体;水杨酸;姜黄素;DD.A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