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第2课时教案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第2课时教案

ID:34077557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第2课时教案_第1页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第2课时教案_第2页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第2课时教案_第3页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第2课时教案_第4页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第2课时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三《过秦论》第2课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过秦论》教案2教学目的:一、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二、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八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三、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采用诵读教学法,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包括两部分内容;对课文内容作简单的分析点拨,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语气提示。教学步骤:.检查情况:朗读情况,采用个别朗读与集体

2、朗读的形式,抽查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二、分析理解,指导诵读。(一)导引提问:1、提问: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2、提问: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攻之势”体现在第一段到第三段,崛起一一强大一一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三段、第四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选一学生朗读第一段。朗读提示:注意语势,体现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3、、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整段以中速读。集体朗读第一段。选学生读第二段。朗读提示:应注意一下两方面:秦国“从孝公既没……南……四……东……北收要害之都”语调上扬,应有秦扩张领土、势力空前增强的气势。六国攻秦、赂秦、服秦三部曲:“诸侯恐惧……叩关而攻秦”众诸侯约从缔交,罗致人才,戮力攻秦,语势上扬,以诸侯之强反衬突出强秦之不可战胜;“秦人开关延敌……争割地而赂秦”,强秦轻而易举,获得大胜,六国却不堪一击,语势由强到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应由低缓的语气读岀。最后一句轻描淡写一语带过即可。学生齐读笫二段,体味语意。男生齐读第三段。(二

4、)理清背诵思路提问:研读课文,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学生速读后明确:统一天下前,政治上“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军事上“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而首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统一天下之后,采取了愚民、弱民、防民之策。文化上“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刑法上“愿名城,杀豪杰,销锋籀,以弱天下之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地理防务上“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朗读指导:统一天下前,应由较强的语势读出,充分渲染塑造一个“威加海内”的帝王形象。统

5、一天下之后,秦王朝至此已达顶峰,这意味着从此转入守势。这段文字义正辞严,充分揭露了秦的暴虐无道,故诵读应有“声讨”之势。末句“天下已定”总承以上内容,其后应有长停顿,然后转入叙秦始皇的心态,用以反衬下文灭亡之速,读时须有嘲讽意,突出“自以为”“万世之业”等词语。集体朗读第三段,背诵。女生齐读第四段。教师提问:第四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儿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学生明确:五个方而。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起义军成分:“

6、疲弊之卒,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揭杆为旗”。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起义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S这五方面的铺叙为第五段内容作了铺垫。朗读指导:“始皇”二句,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宜用从容、沉着的语调读岀。“然”急转直下,稍作停顿,以下先抑(“陈涉”至“之富”)后扬(“蹑足”至段末)读岀对比情调。末句叙事结束全篇,要读得沉着、有力。集体诵读一次。教师提问: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学生默读思考。明确:先对比论述九国之师何陈涉之众的力量,重点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八字。然后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

7、照应第一二段;“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三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四段,水到渠成点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杲也”。朗读指导:“且夫”推进一层领起议论的语气。以下连用六个“也”表示及其肯定的意思。四个排比句的重音是:“尊錯”“抗”“及”。特别应重读“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换假设语气,读出惋惜之意。“然秦”以下句子语势由弱到强,逼出“何也”,结句显志,须用深责的语气读出,“仁义不施”是重点,宜一字一顿。集体诵读第五段。三、尝试背诵:全体学生齐读课文两遍,尝试背诵课文三至五段。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三、四、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