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印外求印」创作赏析-以商周文字入印

篆刻艺术「印外求印」创作赏析-以商周文字入印

ID:34082287

大小:2.63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3-03

篆刻艺术「印外求印」创作赏析-以商周文字入印_第1页
篆刻艺术「印外求印」创作赏析-以商周文字入印_第2页
篆刻艺术「印外求印」创作赏析-以商周文字入印_第3页
篆刻艺术「印外求印」创作赏析-以商周文字入印_第4页
篆刻艺术「印外求印」创作赏析-以商周文字入印_第5页
资源描述:

《篆刻艺术「印外求印」创作赏析-以商周文字入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篆刻藝術「印外求印」創作賞析-以商周文字入印〉林進忠‧陳信良(抽印本)1-30頁2005年12月篆刻藝術「印外求印」創作賞析-以商周文字入印SearchingArtisticlinksforSealCarving:ResearchontheSealCharacterofShang-Chou書畫藝術系專任教授林進忠Chin-ChungLin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陳信良Shin-LiangChen摘要篆刻之事是溯自戰國(或謂殷商)以來的傳統藝術,書、畫、印三者並為文人論藝與

2、創作之中樞。清朝中期以前的篆刻創作方法以「印中求印」為主,亦即以戰國、秦、漢時期的古代璽印做為規仿研創之範本,在印式與印篆字法上亦以之為宗,因此,整體印風大體上都不脫復古之風尚。所謂「印外求印」,就是吸取印章以外的各類文字資料,以資用於刻印之研究與創作,這是影響近代篆刻創作風尚的重要發展。本文參考引用之資料,係以近代以來篆刻家之印譜及拓存作品、以及其相關論述之原始資料為主,兼及各作品參引之書法與金石文字史料,結合作品表現與創作情性思維,採用圖文並列方式進行比較分析。研究之主要內容,依金石文字資料之

3、類別,包括金文鑄銘及刻銘、刻石、幣文、陶文兼及甲骨文等各樣文字資料,以趙之謙、徐三庚、黃士陵、吳昌碩等,數十位印人踐行創作的表現實例,將篆刻作品與其參研之文字資料並列比對,藉以解明「印外求印」發展之源流與變遷,闡發各自的表現手法與創作理念,提升篆刻作品賞析情思內涵,期能有助於當代篆刻創作研究之借鏡與發展。【關鍵字】甲骨文、金文、幣文、陶文、籀文、石鼓文、石刻文字、創作賞析一、引言緣於清朝考證之學與金石學興起,伴隨浙派西泠八家碎切刀法古拙趣韻之興起、衰退,「印外求印」的創作途徑亦逐漸展開,結合皖派鄧

4、石如「以書入印」、12005造形藝術學刊「印從書出」的研創理念,繼所謂的「圓朱文」之後,強化了篆刻與書法相互交流、互資共生的密切關係,書法研究使用的全部金石文字資料,亦成為篆刻家寢饋資用的重要內容,形成近代篆刻延續開展的主流動脈。所謂「印外求印」,就是吸取印章以外的各類文字資料,以資用於刻印之研究與創作,這是影響近代篆刻創作風尚的重要發展。本研究之主要內容,係依金石文字資料之類別,以近代以來印人踐行創作的表現實例,由時代背景、藝術思潮及篆刻家各自的創作理念與情性等多角度探索,將篆刻作品與其參研之文

5、字資料並列比對,藉以解明「印外求印」發展之源流與變遷,闡發各自的表現手法與創作理念,提升篆刻作品賞析情思內涵,期能有助於當代篆刻創作研究之借鏡與發展。二、商周金石文字資料概述在漢字形體的發展中,以文字表現的質材,有刻寫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刻或鑄在青銅器上的金文,以毛筆書寫在簡牘、帛書、玉石等材質的筆寫墨跡。其中以刀或筆直接刻寫在甲骨、陶器、玉石或青銅器的文字,屬於非筆寫墨跡的文字,由於使用硬質的刀筆等工具單筆書寫,展現出刀筆刻痕的獨特線質,就書法史而言,可稱為「硬筆書法」;以軟質的筆毫書寫在簡牘、帛

6、書、玉石及其後的紙、絹等材質上的稱為「毛筆書法」。這類書法墨跡成為自先秦至今構成中國書法最重要的主體,此外,還有一種依照原有的筆寫漢字形體、線形墨跡,依形仔細鑄造或鑿刻而成的「複製書跡」,以商周金文和歷代碑帖為代表;雖然這些經由碑刻或依書帖鑿刻而成的書跡,展現的不是硬筆書寫的刀筆趣韻或軟筆書寫的線性墨韻,在欠缺筆書墨跡實物的時代,也為現今研究書法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史料。(一)、甲骨文甲骨文是指刻或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應用的年代主要是商代後期和周代前期,距今大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自1899年(

7、光緒二十五年)起出土於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該地曾為商王朝晚期的故都遺址,故名「殷墟」。由於殷商常利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凶,既卜之後,並在甲骨上刻寫卜辭吉語和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因此有人稱為「卜辭」;材質使用龜甲或獸骨,也稱為「龜甲文字」、「甲骨刻辭」;又因使用刀具(近年來學者們根據觀察、摹刻等實驗,認為可能2篆刻藝術「印外求印」創作賞析-以商周文字入印使用含錫23%與銅77%合鑄的青銅刀,其強度與韌性可適應契刻的需要)在甲骨上契刻,也有「殷契」、「契文」、「殷墟書契」、「殷墟文字」等別稱。這種「刀

8、筆書法」在契刻時,不論線條粗細、輕重、疾徐、轉折,都細微地表露出從容自如、遒勁有神的精熟技巧,呈現強烈的主體感,成為現代篆刻家以刀筆鐫刻的師法典範。殷商一期武丁時期甲骨文(二)、金文根據考古出土資料,證明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及銅器的鑄造在商代晚期和周代已十分發達,其中有許多青銅器上都鑄刻了文字,字數多少不等,從單純記名的幾個字發展為記事,主要大多是頌揚祖先和王侯的功績及重大的歷史事件。青銅是紅銅和錫的合金,也稱為「錫青銅」,關於中國古代青銅器合金成分的比例,最早見於《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