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科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中医学科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ID:34087328

大小:89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03

中医学科基础理论重点整理_第1页
中医学科基础理论重点整理_第2页
中医学科基础理论重点整理_第3页
中医学科基础理论重点整理_第4页
中医学科基础理论重点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科基础理论重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标准实用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1、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洽的科学知识体系。2、中医基础体系形成标志,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3、金元四大家:①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寒凉派,《河间六书》②李东垣(李杲)—内伤脾胃学说—补土派,《脾胃论》③张从正(子和)—病由邪生—攻邪派,《儒门事亲》④朱丹溪(震亨)—相火论—滋阴派,《格致余论》4、温

2、病四大家:①清·叶天士——《温热论》②清·吴鞠通——《温病条辨》③清·薛生白——《湿热条辨》④清·王士雄——《温热经纬》5、整体——是指联系性、统一性和完整体。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整体观即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自然界、社会)的统一性。(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①结构上: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事不可分割的(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②生理上:五脏一体观、形神合一③功能上:相互协调

3、,相互为用④病理上:相互影响,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⑤诊断上:察外知内⑥治疗上:局部病变与脏腑病变,治未病,五行传变(2)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①生理方面②病理方面(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昼夜晨昏变化的影响、地方区域变化的影响、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3)整体观念·人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6、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区别症: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观异常感觉和某些病态变化):发热、咳喘。体征: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面黄、目赤、脉数。证: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含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盛

4、衰变化),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如感冒、痢疾。7、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8、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9、辨证和论治的关系——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具体实施。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准确。故辨证和论治是疾病诊疗中相互联系而不分割的两个方面。10、阴阳的基本

5、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文案大全标准实用11、属性空间(方位)时间季节温度湿度重量性状亮度事物运动状态阳上外左南天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清明亮上升、运动、兴奋、亢进阴下内右北地夜秋冬寒凉湿润重浊晦暗下降、静止、抑制、衰退12、阴阳的相对性:①属阴属阳是相对比较而言。②阴阳无限可分(阴阳的可分性)③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13、阴阳的无限可能性:《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

6、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考研需要)14、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排斥、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15、阴阳互根——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均以对方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16、阴阳互用——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17、阴阳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18、病理变化的总纲(十六字总纲)①阴阳偏盛(指邪气有阳盛或阴盛)阳盛则热,导致阴病;阴盛则寒,导致阳病——邪气盛则实②阴阳偏衰(指正气有阳或阴的不

7、足)阳虚则寒,导致虚寒证;阴虚则热,导致虚热证——精气夺则虚19、20、事物属性五行归类表:自然界五行人体方位气候发展过程五色五味时令脏腑五官形体情志五液五华文案大全标准实用东风生青酸春木肝胆目筋怒泪爪南暑长赤苦夏火心小肠舌血脉喜汗面中湿化黄甘长夏土脾胃口肌肉思涎唇西燥收白辛秋金肺大肠鼻皮悲涕毛北寒藏黑咸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唾发21、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22、乘侮规律: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

8、运行大论》)23、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补母泻子虚则补其母——用于母子关系虚证的治则;实则泻其子——用于母子关系实证的治则。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则——抑强扶弱抑强——用于相克太过病证的治则;扶弱——用于相克不及病证的治则。相生治法(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培土生金法健脾气以补肺气金水相生法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补脾利水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泻南补北法泻心火滋肾阴24、精的生理功能:①生长发育——精是主生长发育的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