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别刻板印象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别刻板印象

ID:34092438

大小:57.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别刻板印象_第1页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别刻板印象_第2页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别刻板印象_第3页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别刻板印象_第4页
资源描述: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别刻板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别刻板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旧社会中“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有所改变,从理论上讲,男女基本实现平等。但由于旧社会所遗留下来的性别刻板印象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所以在很多的方面,很多领域仍存在着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所谓的性别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男性或女性定型化的期望和看法。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度的固有印象。性别刻板印象严格界定了性别角色的标准,片面夸大两性之间的差异,缩小群体内部的差异,这不仅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发展,而且不利于男性自由发展。老牌名校广州市真光中学因拟开“女子班”以培养淑女,引来不少关注的目光。前段时间,

2、真光中学高一级今年将开设两个“女子班”每天要穿旗袍上学,还将学习家政、社交等淑女课。真光中学校长认为,开设“女子班”是有感于“真正女孩”缺失以及“应有的品德和技能慢慢淡化。”真光中学希望女生更有气质,所以打算根据女性的心理生理特征,为“女子班”的学生设计一系列如缝纫、亨饪、礼仪、社交等教育课程。就这件事情而言,我持反对的态度。办“女子班”每天要穿旗袍上学,还将学习家政、社交等淑女课。用社会性别角度分析这无疑就是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是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是封建时代女性地位的复制和延续,与现代社会女性追求独立和自我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是女性物化的历史倒退,不利于女性摆脱传统性

3、别观念的束缚,制约其激发潜能,施展才华,我们应该坚决抵制和摒弃。让女性自由的发展。再者,前段时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的副教授何光顺在课堂发表言论“女生应有充裕的时间来打扮自己,能跟上10点的第二节课就好了,从7点到9点的时间应该用来化妆,然后再优雅地进入学堂,于是男生因为美的感动和鼓励,就会赢得奋斗的动力了。”该教授还将这番言论发到了微博,引发网友热议,更是引起了多名女权主义者的抗议。对此,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柯倩婷对其微博评论道“化妆,或说过度的身体投资,作为一种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本应反思;而为鼓励男生而化妆而迟一小时上课,女生和家长都

4、不会同意。但愿你是开玩笑。”她认为,“保护女性权利应鼓励女性自由表达,化不化妆、学什么课程应由她们自己决定。女人不用负太多责任只要扮演贤妻良母或‘花瓶’的说法,并不是性别意识的回归。”女性想要以美貌打动男人,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制约和建构的结果。大多数女性希望的本真是,她的个性、才华、成就、风度总有一款打动人,被社会称许。对于柯倩婷老师的观点我表示称许。从社会性别角度分析,我认为发生这件事情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女性所形成的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就应当扮演贤妻良母或‘花瓶’,应当以美貌打动男人,这种观念反映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观念,从一定的程度上讲,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发展。作为女性的我

5、们,应该强烈反对这种落后的观念。摈弃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积极追求自由以及高层次的自我发展。社会性别论认为,传统观念所界定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不是两性生理差异的必然结果,而是被个体所在的社会文化所赋予的,是男权文化的产物。强调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由社会文化所规范,是可以改变的。从社会性别理论角度分析,男性与女性自小就给予相同的环境以及发展空间,我相信男女性的发展速度是相当的。一个人的潜力需要被激发,所以我觉得女性本身就是一个潜力股,只要给予一定的自由空间,女性会发展的很好,所以我们不应该用性别刻板印象来束缚女性,而应该给予与男性一样的权利。举个例子来说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从小在

6、没有性别的刻板印象的家庭长大,父母教育她要跟男生一样强,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的各方面得到自由的发展,这也是她成功的原因之一。正如波伏娃指出:“如果在抚养小女孩时,从一开始就像对待她的兄弟那样对她,对她同样的要求,实行同样的奖惩让她受到同样严厉的对待,享受同样的自由,参与同样的学习,玩同样的游戏,想她许诺同样的未来,让她认为周围的男男女女都无可质疑地和她是平等的,那么~孩子就会在她周围发觉一个两性并存的世界,而不是发觉一个男性的世界。~她会对她要做的事情感兴趣,会毫不保留的投身于事业。”性别刻板印象的普遍性、内隐性和牢固性成为影响两性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克服性别刻板印象,摆脱

7、传统性别角色的框架,摒弃刻板化的性别角色分工,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