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ID:34098366

大小:57.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3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_第1页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_第2页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济南的冬天•同步训练1.填空题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著名作家。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O(原文填空)2.根据拼音写汉字zhu蓄水zaocheng清宽chang3.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4.指出下列齐句所用的修辞手法。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泪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1)(2)6.阅

2、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问题。塞外怀古[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Z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Z甚。但到了河西迄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屮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

3、儿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吋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了望。己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碉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噴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儿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

4、,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屮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消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

5、1+肃省的河西迟廊一带。②冥想:深沉的思考。(1)第[2]段屮,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屮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4)当看到酒泉这地方“随处都是”汉唐吋期的烽燧、废城等遗址时,有人突发奇想,觉得这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古丝绸路ho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现在,诸你依据《塞外怀古》一文屮相关的材料,为新建景区写一份“景区简介”,

6、以供景区对外宜传和游客参观用。200-300字。提示:可以适当融合、补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关内容。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简介参考答案1.①老舍舒庆春舍予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2•贮藻澄敞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色4.拟人拟人、比喻5.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平时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有意的将它们进行归类。写雨的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阑卧听风吹雨天街小雨润如酥6.第(1)题:戍边将士在边关的生活;戍边的情景;他们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类概括即可。第(2)题:是戍边将士在保

7、卫边疆中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此题揭示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有所收获。第(3)题: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击风沙、屹立不动的特征来象征守边军士具有的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献身精神。(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答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