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

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

ID:34103389

大小:648.9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3

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_第1页
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_第2页
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_第3页
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_第4页
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卷第1期矿产勘查Vol.4No.12013年1月MINERALEXPLORATIONJanuary,2013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刘凯,李剑斌,任涛,王向阳,张西社,王超(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商洛726000)摘要池沟矿区位于南秦岭礼县—柞水海西褶皱带东段,受山阳—凤镇断裂控制,矿区内发育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群。铜矿体主要赋存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及池沟组地层中,矿区内围岩蚀变强烈,分布范围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铜矿化呈细脉状、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分布,表现出

2、典型的斑岩型铜矿特征。通过地质调查和物化探异常对池沟矿区的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区找矿前景广阔。关键词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陕西中图分类号:P612;P61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01(2013)01-0026-07秦岭造山带总体上可分为五大矿集区和两个成0.2%为边界品位在岩体及围岩中控制到了斜厚80矿带,柞水—阳山盆地(以下简称柞—山盆地)属于~100m厚大铜矿体,矿化呈细脉浸染状分布,围岩五大矿集区之一,是秦岭造山带内一个重要的晚古蚀变规模较大,岩体及其周边不同程度地发育钾化、生

3、代构造—裂陷沉降带和热水沉积盆地,面积约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及角岩化,显示矿区有巨大23000km。柞—山盆地拥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的找矿潜力。及内部构造特征,盆地内矿产丰富,主要有有热水沉1区域地质积改造—再造型Fe、Ag、Pb、Zn、Cu矿、斑岩型Cu、Au矿,目前已经发现大中型矿床5个、矿点异常百柞—山盆地位于秦岭造山带东部,区内地层主余处,但区内铜矿床较少,已发现的铜矿床多为小型要为泥盆系碎屑岩,自上而下依次为:桐峪寺组矿床,类型主要为热水沉积—改造型。近年来,通过(D3t)、下东沟组(D3x)、青石垭

4、组(D2q)、池沟组对区内池沟岩体的评价认为,在该区极有可能实现(D2ch)、牛耳川组(D2n);其次为石炭系地层秦岭造山带斑岩型成矿理论的创新与突破,为柞—(图1)。山盆地寻找铜矿提供新的思路。区内褶皱构造较发育,总体上为一大型复式向池沟矿区位于山阳县城西约25km处,地理坐斜构造,核部在黑山街—红岩寺一带,该区处于其南标为东经109°35'00″~109°40''30″,北纬33°29'翼,并明显由两个次级背斜和两个次级向斜组成,它45″~33°31'30″,是柞—山盆地内一斑岩型铜矿点,们是下英哥山—穆家庄向

5、斜、皂河瓦房子—大牛槽经过长达近40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在矿区内只发现沟长沟背斜、肖台—陈家沟向斜、万丈沟—张氏沟一些小的铜矿化带。最近几年,西北有色地质勘查背斜。局在池沟地区采用物、化探及深部钻探验证,以[收稿日期]2012-09-20[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B01A11)和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重点地质科研项目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刘凯,男,1986年生,学士,现主要从事金属矿产勘查工作。26第4卷第1期刘凯等:陕西池沟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图1池沟矿区区域地质图(

6、王瑞廷等,2008)1—第三系;2—上石炭统武王沟组粉砂质板岩夹粉砂岩;3—中石炭统铁厂铺组含碳质粉砂质板岩;4—下石炭统介河组灰岩夹钙质板岩;5—下石炭统二峪河组千枚岩夹灰岩;6—上泥盆统桐峪寺组变质细粒石英砂岩;7—上泥盆统下东沟组板岩、粉砂岩;8—上泥盆统青石垭组绢云母板岩;9—中泥盆统池沟组粉砂质板岩;10—中泥盆统牛耳川组粉砂岩;11—寒武—奥陶系;12—志留系;13—印支期细粒斑状花岗岩;14—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角闪黑云花岗岩;15—花岗闪长岩;16—花岗斑岩;17—闪长玢岩;18—角度不整合;19—

7、地层产状;20—断层;21—深大断裂;22—矿床及矿点山阳—凤镇断裂贯穿整个柞山盆地,长度大于袁家沟、小河口、圆子街、下官坊、池沟、土地沟、双元130km,断面呈舒缓波状,北倾,倾角37°~76°。其沟等小岩体,断裂南侧分布着板板山、十里沟、三里、黄家槽、冷水沟等小岩体。形成的破碎带宽数百余米,主要由糜棱岩、碎裂岩、角砾岩、构造透镜体、断层泥等组成,局部破碎带炭2矿区地质化强烈,揉皱发育。是一个由韧性—脆韧性—脆性交织的复合性破碎带,为一多期活动的古老断裂,该2.1地层断裂既控制了盆地内的岩体分布,也控制了断裂两池

8、沟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中泥盆统池沟组(D2ch),侧的Au、Cu、Ni、Co等成矿元素的分布,研究发现,-6依次可分为5个亚组(图2),为一套浅变质的细碎屑断裂带内铜含量为373×10,而其相邻地层中铜岩—碳酸盐岩,根据张本仁教授(1989)研究资料,该套-6含量为53.2×10,可见山阳—风镇断裂为区内金地层中铜的丰度值比世界碳酸盐岩中铜的丰度值高出属元素的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