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ID:34125324

大小:57.0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_第1页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_第2页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_第3页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_第4页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绥化市第一医院152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釆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辅以恰当正确的功能锻炼;并同期对照30例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患者,研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均得到8〜12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实验组患者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

2、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踝关节是人体活动量和受力较大的一个关节。因踝关节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1•容易导致关节软骨面破损。踝关节骨折作为骨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1]。踝关节骨折一旦治疗不恰当,容易导致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对其进行手术时,应重点注意对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尽量减少可能造成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牛的因素,尽可能地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50例,疗效

3、显著,现对其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木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5.2岁;左踝24例,右踝26例;单踝骨折20例,双踝骨折18例,三踝骨折12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3例,高处坠落伤14例,摔伤9例,扭伤4例。闭合性骨折36例,开放性骨折14。骨折按AO分型:A型26例,B型13例,C型11例。8例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6例合并有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合并有外侧副韧带损伤。手术时间为伤后5h〜8d,平均1.5do同期选择30例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4、>;0.05),具有可比性。1.2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患足摄正斜位X线片,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复杂骨折或者怀疑有韧带损伤的患者则需行CT三维重建或者MRI检查,进一步明确骨折的具体伤情,特别是关节面的损伤情况。由于踝关节缺少强人的肌肉保护,一旦骨折多数在伤后数小时就会出现皮肤水泡、血肿等症状,因此对于踝关节骨折需要及时手术切开复位,一般应尽量在伤后8h〜24h内手术。若受伤超过24h者则需行抬高患肢、牵引、冰敷等对症支持治疗,减轻骨折对皮肤的压迫,防止皮肤坏死及骨外露等。待血肿、水泡基本消除后,再

5、进行手术。手术适应症⑵:①单踝骨折。②双踝骨折。③三踝骨折。④外踝骨折有旋转移位、重叠。⑤内踝骨折移位。⑥两骨折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者。1.3方法患者一般采用腰麻或者腰硬联合麻醉,使用下肢止血带,按照外、内、后踝的顺序进行骨折固定。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根据伤口的位置确定手术入路,闭合性骨折患者取外踝后侧L形切口和内踝前弧形切口。手术中尽量避免损伤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并尽量减少剥离骨膜。先将外踝骨折复位,用3.5mm空心钉固定外踝或者钢板螺钉固定腓骨下端。着重恢复外踝的旋转和长度。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先用拉钩牵拉腓骨下端

6、,作适当对抗牵拉外踝,若发现外踝活动大于4mm,则需在踝关节背伸位,距踝关节上2〜3cm处予1〜2枚3.0〜3.5cm长皮质骨螺钉,沿胫骨或者腓骨外侧皮质从后向前倾斜30°,平行于胫距关节面置入并固定于踝关节水平。仔细检查:直视下关节面外形轮廓要光滑,在C形臂透视下,骨折要达解剖复位,并U螺钉位置正确,以防止造成踝穴狭窄。对内踝骨折的处理,要以关节复位为主。手术中一般很难观察到软骨的对位,因此就需要根据内侧的骨折线使其内踝骨折复位。复位后,则需根据骨折的位置、骨折块的大小等,相应地使用可吸收螺钉、松质骨螺钉以

7、及张力带钢丝等进行固定。对于后踝骨折,可借用外、内踝切口探查骨折情况。一般犬部分的后踝骨折均为非单纯性骨折,多数骨折可在内、外踝骨折复位后恢复。如果后踝骨折所致胫距关节面比例小于1/4吋,一般无需固定;若胫距关节面比例高于1/4吋,探查骨折复位良好后,可从前方置入1〜2枚3.5〜4.5cm空心钉固定;如果后踝骨折块比较小,也可使用可吸收螺钉由后向前固定。对于合并韧带损伤的患者,均给予可吸收线修复胫腓联合韧带、内外侧副韧带以及三角韧带,特别是三角韧带的修复。据报道,三角韧带的修复比固定下胫腓联合更重要[3]。术后给予石

8、膏固定2周。1.4术后处理术后抬高患肢,使用48〜72h抗生素。有韧带损伤的患者利用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休息位2周,2周后祛除石膏即可开始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没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后第2d即嘱患者开始足趾功能锻炼,一周后即可进行踝关节主动活动。4〜6周后患者可部分负重。8〜10周复查X线片,若显示骨折线模糊,可在家人陪同或者助行器的辅助下适当行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