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ID:34129264

大小:62.2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3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古文部分一、回顾《〈论语〉六则》,解答下列问题。1・解释加点词语诲人不可以为师是以谓之文2.翻译下面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有同学说,自己弄不懂得东西就要虚心去问老师和同学,这叫“不耻下问”,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谈谈你的看法.4・《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5.《论语》六则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把他们找出来。二、阅读《世说新语》相关文段,完成以

2、下练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2、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冒、是5、O“元方入门不顾”以表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

3、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文章虽小,却结构完整,请分别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O经过:结果:2、“歆则难之”,歆为什么对这事感到为难?3、王朗对此人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华、王的优劣各表现在哪里?5、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回顾《三峡》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课文选自《》,作者,是时期地理学家。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略无阙处虽乘奔御风飞漱其间3.本文只有150余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语言非常简练、生动。如“

4、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个字就形象地写出了;“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个字就形象地写出了;“”4个字一字一景,精当地概括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景物特点;而“”,“高猿长啸”8个字又生动地表现了三峡秋景的萧瑟悲凉。4.课文写到三峡三个季节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分别加以概括。①、夏季:②、春季:③、秋季:四、阅读《卖油翁》,回答下列问题。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

5、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文中说陈尧咨善射,试举两点说明他善射的情形。答:、、2.找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答:、3・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1.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不同含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公亦以此自矜或以钱币丐之公亦以此自矜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但微颔之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康肃笑而遣之5.翻译下面的句子。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有卖油翁释担而

6、立,睨之,久而不去。五、回顾《木兰诗》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木兰诗》选自宋代编的一书。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汗燕山胡骑辔头3.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4.译句: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5.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6.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7.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六、读贺知章《回乡偶书》,回答后面问题。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1、“离别家乡岁月多”一句和我们学过的同题另一首诗中“”一句意思相同并相照应。2、在此诗中,指的

7、是哪些人“人事半消磨”?3、诗中3、4两句,触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