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高清版)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高清版)

ID:34131056

大小:9.21 MB

页数:222页

时间:2019-03-03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高清版)_第1页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高清版)_第2页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高清版)_第3页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高清版)_第4页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高清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高清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代中医书籍大全分享你好,我是逢原,你现在看到的这本资料是我从网上收集整理的。本人自学中医多年,耗时多年搜集珍藏了众多的中医资料,包括了目前已经出版的大多数中医书籍,以及丰富的视频教程,而这些中医资料,是博览群书,勤求古训之必备。如果有你也喜欢中医,需要一些学习中医的资料;或者是学习中医的路上碰到了什么问题需要交流;或者碰到一些疾病的困扰,需要求助,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一、发邮件:fyzy999@qq.com二、加我QQ/微信:2049346637三、关注微信公众平台——逢原中医,经常有中医文章更新。四、关注我的空间:

2、http://user.qzone.qq.com/2049346637不管哪种方式,看到你的信息我会第一时间回复,尽全力帮您!加微信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加我!私人微信号:2049346637公众平台:逢原中医[GeneralInformation]书名=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作者=张伯讷著页数=190SS号=12425831出版日期=2009.12封面书名版权前言目录第一章 绪论一、中国医药学的发展简史二、中国医药学的基本特点(略讲)(一)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三、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略讲)第二章 阴阳五行第一节 概述一、阴

3、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与特点二、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理论的关系第二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二、阴阳之间的关系(一)阴和阳的制约消长(二)阴和阳的依存互根(三)阴和阳的互相转化三、阴阳学说指导中医临床(一)说明人体病理(二)指导疾病诊断(三)用于疾病治疗第三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的概念与特征二、五行的演绎方法三、五行之间的关系(一)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二)五行之间的异常关系四、五行理论指导治则治法第三章 气血津液第一节 气一、气的组成与生成二、气的分类(仅是主要的)(一)元气(二)宗气(三)营气(四)卫气三、气的运动——气机四、气的

4、生理功能五、气的病理变化(一)气虚(二)气机失调第二节 血一、血的生成二、血的运行三、血的功能四、血的病理变化(一)血虚(二)血瘀(三)血热(四)血寒第三节 津液一、津液的概念与功能二、津液的生成与代谢三、津液的病理变化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一、气对血、津液的作用二、血、津液对气的作用三、血与津液的关系第四章 经络学说(略讲)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一、经络的概念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二节 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三、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第三节 奇经八脉的

5、分布与作用一、奇经的分布与各自的作用二、奇经八脉的共同作用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病理及临床应用第五章 藏象学说第一节 概述一、藏象学说的含义、内容与范围二、脏与腑的主要区别三、藏象学说的来源与发展四、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二)藏象学说的独特理论体系第二节 脏腑一、心(一)心主血脉的生理与病理(二)心藏神的生理与病理(三)心开窍于舌二、肺(一)肺主气的生理与病理(二)通调水道的生理与病理(三)肺主皮毛的生理与病理(四)肺开窍于鼻三、脾、胃与肠(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降浊的生理与病理(二)脾主运化、升

6、清的生理与病理(三)小肠主泌别清浊(四)大肠主传化糟粕的生理与病理(五)脾统血的生理与病理(六)脾开窍于口(七)脾主肌肉、四肢四、肝与胆(一)肝主疏泄的生理与病理(二)肝藏血的生理与病理(三)肝主筋的生理与病理(四)胆主贮藏、排泄胆汁(五)肝开窍于目五、肾与膀胱(一)肾藏精气的生理与病理(二)肾主水液的生理与病理(三)肾主纳气的生理与病理(四)膀胱主贮尿、排尿(五)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六)肾中精气是肾阴肾阳的物质基础(七)肾阴肾阳是各脏阴阳的根本六、脑、心包、三焦、女子胞(一)脑(二)心包(三)三焦(四)女子胞(胞宫、子宫)

7、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一)心与小肠(二)心与脾(三)心与肾二、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一)肺与大肠(二)肺与心(三)肺与脾(四)肺与肾三、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一)脾与胃(二)脾与肝(三)脾与肾四、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一)肝与胆(二)肝与心(三)肝与肺(四)肝与肾第六章 病因与病机第一节 病因一、六淫与疠气(一)风邪致病的特点(二)寒邪致病的特点(三)火(热、暑)邪致病的特点(四)湿邪致病的特点(五)燥邪致病的特点(六)疠气致病的特点二、内伤七情三、痰饮(一)痰饮的概念与成因(二)痰饮的病理表现四、瘀血(

8、一)瘀血的概念与成因(二)瘀血的病理表现第二节 发病原理一、中医学对发病原理的基本观点二、“正”和“邪”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病机一、邪正盛衰二、阴阳失调第七章 治则治法第一节 治病必求于本一、正治与反治二、治标与治本第二节 祛邪与扶正第三节 调整阴阳第八章 诊法第一节 望诊一、望神二、望形态(一)望形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