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ID:34147627

大小:7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4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_第1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_第2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_第3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_第4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凡主将之道,知理①而后可以举兵,知势②而后可以加兵,知节③而后可以用兵。知礼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④。见小利不动⑤,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⑥大利大患。夫惟养⑦技而自爱⑧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支百动。(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心术》)【注释】①理:规律、道理。②势:形势、趋势。③节:节制。④穷:困厄,处于困境。⑤动:轻举妄动。⑥支:支持,这里指应付。⑦养:蓄养。⑧自爱:这里指爱惜自己的军队。9.解释下面

2、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公将鼓之(2)故逐之(3)凡主将之道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知势而后可以加兵/弗敢加也 B.无敌于天下/皆以美于徐公  C.故一忍可以支百勇/故自号曰醉翁也D.一静可以制百动/增其旧制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①既克,公问其故。②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知礼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13.【甲】【乙】两文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二、(09河南省)(10分)(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吾视其

3、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6)饬:谨慎、恭敬。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

4、(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2)忠之属也。属:(3)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  三、8.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

5、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B.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②固国

6、不以山溪之险  C.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D.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②其真无马邪1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四、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3.《曹刿论战》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

7、么?(2分) (1)战前: (2)战中:五、(2007仙桃)(1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对曰:“忠之属也。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8.解释加点词

8、的意思。(2分)(1)又何间焉()(2)公令疏军而去之()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可以一战/何以使人B.得原而失信/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