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兴安盟专版)2018年中考地理复习方案教材梳理篇第22课时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时训练

(呼伦贝尔兴安盟专版)2018年中考地理复习方案教材梳理篇第22课时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时训练

ID:34161024

大小:114.8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呼伦贝尔兴安盟专版)2018年中考地理复习方案教材梳理篇第22课时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时训练_第1页
(呼伦贝尔兴安盟专版)2018年中考地理复习方案教材梳理篇第22课时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时训练_第2页
(呼伦贝尔兴安盟专版)2018年中考地理复习方案教材梳理篇第22课时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时训练_第3页
(呼伦贝尔兴安盟专版)2018年中考地理复习方案教材梳理篇第22课时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时训练_第4页
资源描述:

《(呼伦贝尔兴安盟专版)2018年中考地理复习方案教材梳理篇第22课时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时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22课时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时训练一、选择题[2017•石家庄]读图,完成1〜3题。A.①与②B.②与③C.③与④D.④与①2.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耍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四条界线中没有穿过该线的是()A.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B.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1月0°C等温线D.800亳米年等降水量线3.确定②地区与③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A.降水B.热量C.地形D.植被4.[2017•徳州]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类型一一东耕西牧B.人口和城市一一东疏

2、西密C.传统民居一一南平北尖D.传统交通工具一一南马北船5.[2017•德州]下图中甲、乙、①人口地理界线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③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③②④①[2017•宿迁]读''屮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6〜7题。6.图中甲区域和乙区域的分界线是(A.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7.下列说法符合甲区域环境特征的是(①冬季河流结冰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

3、年降水量多于800毫米④农[D多以旱地为主①主要种植小麦、柑橘等⑥民居屋顶坡度较小⑦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A.①④⑥⑦B.①④⑤⑥C.②③⑥⑦D.①③⑥⑦二、综合题8.[2017•石家庄]比较区域差异。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需要,各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据此读下图并完成下列问题。图22—9(1)将甲地、乙地与其对应的地理特征连线。甲地①早穿皮袄午穿纱②小桥流水人家乙地③盛产丝绸和茶叶④瓜果色艳、味甜(2)比较丙、丁两省地区农业差异,把下表填写完整。丙

4、省丁省耕地类型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水稻⑶图中三种水果和主要产地的连线,错误的是(填写水果名)。(4)写出蒙古包或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任选其一)参考答案1.C2.A3.A[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第1题,四大地理区域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其分界线:青藏地区①和其他三大地区的分界线是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脉,A、D选项错。北方地区③与西北地区②的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选项错。北方地区③与南方地区④的分界线是秦岭一淮

5、河一线,C选项对。第2题,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C等温线;③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暧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脉,没有穿过秦岭一淮河一线。第3题,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所以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4.A[解析]本题考查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差异。受气候条件的彫响,我国农业类型是东耕

6、西牧;我国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分布的待点是东密西疏;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北方地区降水少,传统民居是南尖北平;南方地区河湖密集,北方地区平原广阔,我国传统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儿条重要分界线。甲线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乙线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丙线是人口地理界线;丁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6.C7.A8.⑴甲地——①④乙地——②③(2)水田小麦(3)柑橘(4)蒙古包是内蒙古游牧民族的传统民居,蒙古族牧民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蒙古包便于拆建。窑洞是

7、黄土高原的典型民居,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人们就地取材,挖建窑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