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生修得到梅花——采访『梅花圣手』元植

几生修得到梅花——采访『梅花圣手』元植

ID:34179931

大小:59.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4

几生修得到梅花——采访『梅花圣手』元植_第1页
几生修得到梅花——采访『梅花圣手』元植_第2页
几生修得到梅花——采访『梅花圣手』元植_第3页
几生修得到梅花——采访『梅花圣手』元植_第4页
几生修得到梅花——采访『梅花圣手』元植_第5页
资源描述:

《几生修得到梅花——采访『梅花圣手』元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几生修得到梅花——采访『梅花圣手』元植-国学教育论文几生修得到梅花——采访『梅花圣手』元植文/本刊记者徐展编者按:“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这首谢枋得的《武夷山中》,在今日也可作为画家元植的真实写照。李林,字元植,别称煮梦庐、与涟居、梅花书屋,是书法家、画家、艺术品鉴赏家、收藏家、佛教居士,被誉为“梅花圣手”“中国佛造像第一人”。元植老师提倡“回归汉唐、回归自然”。他性格如魏晋名士,有林下之风,身体力行,文质相含,以书入画,坚持“既雕既琢,复归于璞”的美学原则。以中国书画

2、艺术的振兴与发展为己任,以民族传统文化与风骨的重建为天职。精于书法,痴于绘画。偶为辞章,吟咏山川;皈依佛祖,以道弘法;不拘一格,力求自成一家。书画之余,复精于雕刻,以刀代笔,施展于木、石、瓷、铜、玉等各种材质。所刻梅花与佛像独步大江南北。让我们从这样一位老师的采访里,于纸上画中,探得今年那最早一缕梅花的香气吧。记者:老师的雅号很特别,请问老师为何被称为“梅花圣手”呢?元植:因为我喜画梅花,而且,我与梅花有夙缘,我欣赏梅之精神、梅之气质、梅之姿态,并将其融入到笔墨中。一次我与友人出游到了三月的杭州,因气候反常,梅花

3、晚开,我们到时正值梅花盛放如潮。第一晚我们醉行于西湖的堤岸林间,不知身在何处,只觉得离西湖愈来愈近了,两个人像追寻久别的故友,无意识无方向地在凉夜里密步。那一夜我们晃到了天亮。临别西湖的夜,我们到了孤山。见梅开如雪,我疯狂地摄取着山上所有的梅花。在我眼中,眼前的一枝梅是金冬心的,另一枝梅是王冕的,还有一枝是梅清的,再前行又见到一枝是石涛的,更远处的那枝是八大的……我眼中的梅和心中的画,一直都是重合的,是值得我学习的。我曾做过《二十四壶香雪海》系列,所画的花,就是梅花,是那冰清玉洁,香满乾坤,令我魂牵梦萦,连续十二

4、个春天南下探访写生的梅花。而题字的人,是硕儒,是那锦绣满腹,表里澄澈,令天下学人尊敬向往的楼宇烈先生。壶,是紫砂,是被顾景舟大师称之为“紫玉金砂”之首的“底槽清”,是公认的砂中之王。我是一个喜欢新奇的人,多年的翰墨生涯。已使我对宣纸绘画渐生倦怠。近年来,对陶瓷、石头、竹木等载体多有涉猎。在饱览大量前贤的紫砂梅花作品之后,我相信自己能够创作出更高质量的梅花壶。于是,“江南徐氏制壶”家族的重要传人徐小平徐琴夫妇亲自带领弟子们为我制壶,又从全部作品中精选出了二十四把由楼宇烈先生分别题字的壶。徐琴老师的叔叔、当今紫砂界最

5、具威望的徐汉棠大师在激赏之下,亲自为之命名为“二十四壶香雪海”,并当场挥毫题字,以示祝贺。二十四把紫砂壶,二十四件众人合作的梅花作品,二十四壶香雪海,构成了我心目中的一个梅花好梦。记者:原来如此。您的作品确实法度严谨,格调清新,气息醇雅,如梅也似。那么,您又是如何走上书画之路的呢?元植:其实我一开始是欧阳中石先生早年班里的学生,后来又读了同等学历研究生班。我从偏远的曹州来到北京求学,那时年龄很小,也很瘦,在班里不怎么起眼。有一天林丛先生向欧阳老师夸奖我,说我很有天赋,也很勤奋。欧阳老师就注意到了我。那时我隶书下的

6、功夫最大,已经写得有模有样,每次交临摹汉碑作业的时候,我都是一丝不苟,中规中矩的。于是老师认为我隶书写得好,章草就一定不会差。有一次我交作业是临皇象的《急就章》,老师大加赞赏,就给了一个满分。这么多年,作业得过满分的同学就那几个,所以至今老师还对我印象深刻。纵观历史上的国画大家,从吴道子、李公麟、梁楷,以至陈老莲、张大千,无一不是书法高手——这是一个只属于中华民族的、很好的传统。这些年来,我在一直坚持隶书的创作之外,还写过徐文长,写过杨铁崖,后来又写黄山谷,争取做到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尤其是对黄山谷,我没有袭取皮

7、毛,而是努力从更深层次、精神气质和内在神韵上加以继承和发展。近几年,我又把黄山谷书法的那种长舒远引、沉郁顿挫的笔法和风神运用到画梅花中去,老师看了我最近的作品后,认为我是真正下了一番整合锻造之功,基本已经达到心手合一、形神兼备的境界。虽然老师也不知道黄山谷画不画梅,史料也没有记载,但有资料证明他十分喜爱梅花,并且和当时的画梅圣手华光和尚交往很深。他至今还有为数不少的题咏梅花的诗文流传于世。千百年来,梅花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高尚风骨和节操的象征。爱梅、赏梅、访梅、咏梅、画梅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传统嗜好。我希望自己能继

8、前贤之雅踪,结梅花之净因,进而写梅花之风华,今后能有更多更精美的作品呈现于世。记者:原来老师是先学书法,再习绘画的,因此您的画有文人画的风采。能够做到以书入画,并非只因您有二十年书法功底,也与您博览群书有很大的关系吧?元植:这几年,我确实在传统的修为上下了很大功夫,读了很多书,也去了很多地方,希望能够符合中国传统艺术家“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物为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