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桂林俄语教育概况及短暂繁荣原因

论抗战时期桂林俄语教育概况及短暂繁荣原因

ID:34184086

大小:63.8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4

论抗战时期桂林俄语教育概况及短暂繁荣原因_第1页
论抗战时期桂林俄语教育概况及短暂繁荣原因_第2页
论抗战时期桂林俄语教育概况及短暂繁荣原因_第3页
论抗战时期桂林俄语教育概况及短暂繁荣原因_第4页
论抗战时期桂林俄语教育概况及短暂繁荣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抗战时期桂林俄语教育概况及短暂繁荣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抗战时期桂林俄语教育概况及短暂繁荣原因黄明光杨秀富广东科技学院思政部百色学院摘要:屮国共产党对屮苏文化协会与俄文专修学校的科学引导与支持;屮苏文化协会桂林分会的成立;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对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的军事物资的支援,需要俄语人才,新桂系在广西实行短暂的民主政策为桂林淮南俄文专修学校的兴旺营造了有利条件。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外交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苏文化协会与淮南俄文专修学校具有政治性质;在广西,俄语教师匮乏,造成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顾问事务处的翻译担任该校教师特殊性;淮南俄文专修注校许多毕业生在

2、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有关部门发挥了俄语翻译的重要作用,导致了该校人才培养的延续性等特点。关键词:抗战时期;桂林;俄语教育;屮苏文化协会;作者简介:黄明光(1957〜),男,广西桂林市人,广东科技学院思政部教授,浙江大学地方文献专业博士。主要从事广四地方文化研究;作者简介:杨秀富(1973〜),男,广西乐业人,百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基础教育、广西地方教育史。收稿日期:2017-5-24Received:2017-5-24在孙中山正式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之前,俄语学习被视为政治上

3、的异端。学习俄语的人极少。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后,由于国共两党与苏联外交、政治、军事关系,中苏人员交往密切,急需大量俄语翻译人员。一时间,俄语教育在全国迅速高升。桂林市作为广西首府,一度成为广西俄语教育中心。但截至目前,虽然中国知网上公开发表有关桂林“抗口文化城”的文章非常多,但涉及俄语教育的文章极少。因此,撰写此文,对深入“桂学”及广四俄语教育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作用。一.抗战时期桂林的俄语教育概况及特点(-)俄语学校教育简况抗战时期,桂林俄语学校教育主要表现为在桂林淮南俄文专修学校的创办。1938年成立

4、的群众团体“中苏文化协会”,主办了俄文专修学校,总校设在重庆,同吋在桂林、贵阳、西安、兰州等地设立分校。桂林俄文专修学校成立于1938年,由陈陶斧筹办,专管校务。该校是一所业余性质的俄文进修学校,校址附设在东华门兰井巷一所小学内,小学口天上课,俄专晚间教学。校舍是一座三层木质结构的旧楼房,三楼为寄宿生宿舍,二楼为一间大教室和一间办公室兼教师休息室,一楼为两间小教室。1941年,为纪念刚病逝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顾问事务处(该处专为接待来华工作的苏联军人而设)处长兼俄专总校校长张冲(字淮南)先生,总校和分校一律

5、改名为“淮南俄文专修学校”。1944年春,因兰井巷小学失火,校舍被烧毁,俄专迁至另一小学上课。1944年秋桂林沦陷,学校停办。[1]1941年至1944年,俄专总校任命孙亚明为桂林分校主任,在他主持校务期间,对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除教材之外,还从苏联报刊和文学作品中选取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后來采用新知书店出版的《俄语读本》取代陈旧过时的《俄文津梁》。£211942年初单独开设俄文语法课,教材则在刘泽荣的《俄文文法》基础上另行编写。他在同学和校友中建立类似读书会的小组,每两周聚会一次,座谈时事,交流信息,

6、阅读俄文原版读物,讨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等。他还给学生教唱俄文歌曲《祖国进行曲》、《假如明天战争》等,并成立了俄专歌咏队,经常在校内外参加各种演出活动。[3]这些措施使俄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俄语学校教育特点第一,学校的政治性。这主要表现为:其一,中苏文化协会虽是群众团体,但是由于中国抗日战争与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战争侵略战争均为正义战争。中国与苏联同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阵营。因此,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使得这个文化协会拥有政治意义。£41其二,“淮南俄文专修学校”屮的“淮南”是为纪念刚病逝的国民党军事委

7、员会顾问事务处处长张冲(字淮南)先生而改名的,此人为浙江省乐清市籍,担任过国民党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代表国民党政府访苏联,任实业考察团副团长。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顾问事务处中将处长。此人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与周恩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张冲个人身份特殊,使得“淮南俄文专修学校”具有强烈的政治背景。[5]第二,教师的特殊性。学校的教师多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顾问事务处的翻译,先后有楼湘江、楼钱江、卢席光、王学业、孙亚明、李德厚、李德才等人。1942年起,从本校毕业

8、生中聘请了曾治品(定之)、蒋路和梁建兴当助教。军事部门的官员人任外语学校的教师,国内私立学校中比较罕见。第三,人才培养的延续性。桂林俄专毕业学生百余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俄语人才。许多毕业生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北京的中央有关部门、出版社或学校从事俄语教学、翻译或俄苏人文科学的翻译、研究,有的还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例如,1941年毕业于该校的蒋路(广西全州人),1953年以后在人民出版社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及苏联文学名著的俄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