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4200350

大小:19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04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历史部分【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A.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B.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D.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导致周朝存续期间长久,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武王以德定天下,故A错误。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政治文化经济的综合因素,

2、不仅仅在于分封制,故C错误。材料主旨也不在于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名师点睛】在武王克商以后的周人,在继承先周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商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我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周文化,这种文化全面反映在西周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中,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周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种典章制度、礼乐制度和思想道德规范,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政治基础和儒学思想的源头,影响了周以后近3000年的中华文明史。2.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

3、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分封制得以实行的前提是"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开始实行";C项说法错误,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除了分封制外还有宗法制和礼乐制度。D项正确,因为"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而实行分封制,可以有效地管理地方,稳定西周的统治。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

4、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此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材料没有涉及禅让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表明是诸侯争霸,“履至尊而制六合”是皇帝制,故B项正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是政治,而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是经济,概念错误,故C项错误;封邦建国

5、是分封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表明分封制走向瓦解,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央集权的形成4.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一现象说明A.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B.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答案】A【解析】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因此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故答案为A项。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排除B项;分封制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排除C项;周代的

6、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宗法制也没有延续,排除D项。5.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D.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意思是皇帝和士大夫共同管理治理天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科举制,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反映的是文人治天下,B项是财政政策,故错误;A项正确,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派文

7、官担任地方长官,体现了皇帝和官僚共同管理国家,符合题意;D项错误,不能体现皇帝和军队的关系。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中央集权6.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了A.科举制下知识分子以安定天下为己任B.古代知识分子以读书为唯一理想归宿C.古代知识分子不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科举制下知识分子以安定天下为己任,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古代知识分子以读书为唯一理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