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禁系统 研究报告

校园门禁系统 研究报告

ID:34222550

大小:405.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3-04

校园门禁系统 研究报告_第1页
校园门禁系统 研究报告_第2页
校园门禁系统 研究报告_第3页
校园门禁系统 研究报告_第4页
校园门禁系统 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园门禁系统 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RFID的校园门禁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第Ⅰ页共Ⅱ页基于RFID的校园门禁系统研究报告拟制人:嵌入式1091班第三小组安特尔项目组全体成员时间:二零一零年十月七日[基于RFID的校园门禁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第Ⅰ页共Ⅱ页基于RFID的校园门禁系统研究报告拟制人:嵌入式1091班第三小组安特尔项目组全体成员时间:二零一零年十月七日[基于RFID的校园门禁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第Ⅰ页共Ⅱ页[基于RFID的校园门禁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第III页共Ⅱ页目录1引言11.1编写目的11.2背景11.3定义21.4参考资料2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32.1要求32.

2、2目标42.3条件、假定和限制4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42.5评价尺度5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5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63.2工作负荷93.3费用开支93.4人员103.5设备103.6局限性114所建议的系统11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11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114.3影响144.4技术可行性155可选择的其他方案系统165.1技术方案165.2语言方案166投资及效益分析176.1支出176.2收益176.3收益/投资比186.4投资回收周期186.5敏感性分析18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能性18[基于RFID的校园门禁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第III页共Ⅱ

3、页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18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19结论20[基于RFID的校园门禁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4页共20页[基于RFID的校园门禁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4页共20页1引言1.1编写目的随着高科技的蓬勃发展,智能化管理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一座座智能化大厦拔地而起,为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智能建筑必须在功能上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成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基地。这就要求建筑物本身除了处在良好的地理位置之外,不仅在建成和投入使用时具有超越他人的先进性,满足用户当时的各种需求,而且应该具有开放式的结构和动态灵活性,能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未来需求

4、而不必增加花费。而集成了门禁系统的建筑完全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在宏观上,作为社会安全的一部分,学校安全直接涉及整个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幸福,对校园的管理应该从校园大门开始,有效的防止外来人员的进入是对校园安全的一个基础保障,几乎所有的大中院校都需要一套优秀的管理系统来提高校园安全,于是我们决定开发一款能够有效管理人员进出的门禁系统。1.2背景1.2.1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基于RFID的校园门禁系统1.2.2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任务提出者:刘元龙;系统开发团队:安特尔项目组;系统用户群体:在校学生以及老

5、师;实现该软件的单位:淮阴工学院;1.2.3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早期的第一代门禁技术采用单一的键盘输入密码方式,常常会有因忘记密码或混淆密码而被拒之门外;第二代门禁技术采用接触卡方式,例如磁码卡是把磁质贴在塑料卡片上制成的。磁卡可以改写,应用方便。其缺点是易消磁,易磨损;而铁码卡的卡片中间用特殊的金属线排列编码,采用金属烧磁的原理制成,不易被复制。这种系统虽然有些改进,但是如果卡片不小心被消磁或弄脏,进入人员将被拒之门外;第三代门禁技术采用感应卡即非接触式IC卡方式,这种卡片采用了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利用电子回路及感

6、应线圈在读卡器本身产生的特殊震荡频率,当卡片进入读卡器能量范围时产生共振,感应电流使电子回路发射信号到读卡器,经读卡器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成卡片资料,送到控制器进行判断、决策。第四代门禁技术采用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包括指纹机、掌纹机、视网膜识别、声音识别以及人脸识别装置等。这些门禁通常用于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出入口控制系统,视网膜辨识机和声音辨识装置在正常情况下安全性极高,但若视网膜充血或病变以及感冒等疾病会影响使用。本课题门禁系统采用射频识别技术,扬长避短。RFID技术的优势是技术门槛较低,设计较为简单。目前,国内外低端门禁系统中80%的市场份额由RFID技术占据。而

7、器件成本的降低和各种先进算法的出现使生物识别门禁系统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得到广泛应用。生物识别与RFID两种技术结合后巨大的性价比优势越来越突出的显现。[基于RFID的校园门禁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4页共20页1.3定义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POP3:PostOfficeProtocol3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ODBC:OpenDatabaseConnecti

8、vityRBAC:Ro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