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分类课型教学目标整体设计

单元分类课型教学目标整体设计

ID:34244674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单元分类课型教学目标整体设计_第1页
单元分类课型教学目标整体设计_第2页
单元分类课型教学目标整体设计_第3页
单元分类课型教学目标整体设计_第4页
单元分类课型教学目标整体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单元分类课型教学目标整体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单元分类课型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湘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霸州四中介卫卫教学内容课时内容课型分类课型的教学目标学习成果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新知教学课1.观看常见的矿物图片,通过自读教材,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矿物及矿物的识别方法。2.观看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的岩石图片及其形成过程的展示图,观察、分析、对比岩石的概念,成因分类及常见岩石的分类。3.通过阅读教材总结岩石转化过程及其能量来源。4.反思建构本课的知识体系,养成建构知识的习惯与能力。1.课堂笔记。2.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等知识结构简

2、图。3.构建三类岩石转化关系。4.会画地质循环图,掌握其判读方法。2.地球表面形态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读图探究课1.观看各种地表形态的图片,思考问题,对比分析形成地表形态的能量来源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感受大自然的奇妙。2.观看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并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板块运动及宏观地形的形成,分析六大板块的空间分布,对比总结不同板块之间的基本运动形式和产生的地貌及边界类型。3.学生用课本或自制教具演示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了解地质构造的种类,通过观察分析,类比等思维活动列表分析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地垒与地堑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不同影响,感受

3、大自然的神奇与千姿百态。并用手肘弯曲试验感受背斜及向斜的受力情况,理解地貌倒置现象。4.设计学生为地质学家的活动,分组寻找石油,天然气,水及金属矿产的任务,体验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5.列出地表形态能量来源对比分析表。6.绘制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7.完成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地垒与地堑的对比分析表。8.自我概括合作探究的技能方法并解答问题掌握一定的读图技巧,用地图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情2-2:外力作用地表形态活动体验课景探究课1.观看地貌视频,比较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能识别常见的地貌。2.通过对典型地貌的学

4、习和探究,逐步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3.搜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实例,如:围湖造田,填海造陆等,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利弊影响,同时可开展小型辩论会,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9.图片材料收集记录。10.对比分析成果记录。11.反思总结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大气环境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新知教学课1.读图思考认识大气垂直分布状况,了解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气流运动和天气状况等分布特点,初步认识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表,对比分析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特点以及太阳辐

5、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波长特点及关系,并进行总结。12.课堂笔记13.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关系示意图3-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新知教学课1.观察不同太阳高度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思考不同太阳高度,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否一样。2.读“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图,总结不同下垫面对地面辐射的影响。3.阅读教材大气温室效应材料,思考气象因素对地面辐射的影响。14.总结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3-3: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大气的水平运动实验探究课1.“烧纸”实验,观察烟的运动,画出气流(烟)的运动图。2.观看动画讨论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过程,并完

6、成活动题。3.阅读教材理解水平气压梯度的概念及特点,.画近地面与高空风向图比较风向的差异,明白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15.绘制热力环流简易图。16.绘制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简图并掌握其风向特点。17.掌握高层大气的风向和近地面风向的差异及二者之间的受力情况。3-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问题探究课1.设置三种假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依据热力环流及风的知识分小组讨论气压带风带的产生过程及受力情况,然后由不同小组派出代表讲解不同的环流圈,并绘制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画图能力及地理术语

7、表达能力。2.将“太阳直射点季节分布移动图”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图”18.绘制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19.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进行叠加,小组继续对比分析讨论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及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地理事物关联性分析的方法。3-5: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情景探究课1.呈现不同气候类型的图片,以及相应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设计情景思考分析形成该种气候的原因,总结不同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的影响。2.呈现同气压带不同海陆位置气候景观图片以及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图,思考分析冬夏季海陆气温气压状况的分布特点并列表

8、总结季风形成的原因及亚洲冬夏季风的风向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20.完成气候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表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