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

浅议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

ID:34257729

大小:53.7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4

浅议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_第1页
浅议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_第2页
浅议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议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摘要:与同伴交往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能力。了解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特点对于幼儿健康和谐的成长及幼儿园同伴交往活动的开展都具有指导意义。关键词:同伴关系;同伴交往;同伴交往能力一、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幼儿年龄特点是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按指令行动,动作发展更加完善。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体力明显增强,动作协调性逐渐增强,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与教师。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形成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概念。游戏中表征水平提

2、高,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二、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1•教师因素一个儿童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影响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米勒(Miller&Gentry,1980)回顾几项研究后发现,教师对某个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到其他学生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这种复杂的方式包括:教师的权威性影响同伴对该儿童的评价;教师本身对儿童的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影响,并间接影响到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对于儿童有较强影响力的重要关系人。教师采取的班级管理的方式和风格、教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都会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和学生的同

3、伴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学生最强有力的人物。儿童对外界的很多看法都受到教师对其评价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同伴对个体的看法。作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切忌对幼儿做出一些负面评价影响幼儿选择同伴交往的对象,阻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2.儿童自身因素在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中,家庭和教师因素主要是一种外在因素,而最大的内部影响因素应该是儿童自身。研究者认为,儿童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注意到儿童情感层面的因素、儿童自身的气质和身体特征等因素在儿童同伴交往中的影响。在婴儿时期

4、,儿童就表现出对身体外部特征的偏好。儿童对身体吸引力的偏好可能与性别有一定关系。例如,有吸引力的男孩不一定会得到同伴的肯定和接纳,而有吸引力的女孩,则比较容易得到同伴的肯定。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在同伴交往的选择上更多地不是以个体的外貌,而是以个体的修养和个性品质等因素来评价同伴。幼儿自身的行为特征是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体现。谢弗(Schaffer,1997)认为,如果一个儿童被看作是破坏行为和麻烦的制造者,他的同伴将会排斥他,那么这个儿童便不能形成正常交往的社会技能。儿童的行为特征和同伴交往作用是交互作用的,对于儿童同伴交往行为特征的研究,以往较多地是考察社会行为。儿童解决社交问题的策略是儿

5、童社会认知能力的一个综合反映。一些研究者(高琨、邹泓、刘艳,2002)采用交往过程中的三种情境,即开始交往情境、冲突解决情境和维持交往情境来研究儿童在不同情境的同伴交往中策略的运用情况。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升高,儿童在开始交往情境中的回避性策略、冲突情境中的求助策略和协商中的策略以及维持交往情境中的沟通解释策略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儿童管理情绪的能力对儿童同伴交往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同伴交往不良的儿童往往是自我孤立、胆小、不成熟的。艾森伯格(Eisenberg)认为,在管理情绪和情绪驱使行为上有困难的儿童倾向于把问题外化,而且这种倾向夸大了他们所经历的情绪强度。参考文献: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6、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县直机关幼儿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