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一百首 - 淘中医 - 淘中医之宝 - 中医古籍阅读

经方一百首 - 淘中医 - 淘中医之宝 - 中医古籍阅读

ID:34297702

大小:691.00 KB

页数:357页

时间:2019-03-04

经方一百首 - 淘中医 - 淘中医之宝 - 中医古籍阅读 _第1页
经方一百首 - 淘中医 - 淘中医之宝 - 中医古籍阅读 _第2页
经方一百首 - 淘中医 - 淘中医之宝 - 中医古籍阅读 _第3页
经方一百首 - 淘中医 - 淘中医之宝 - 中医古籍阅读 _第4页
经方一百首 - 淘中医 - 淘中医之宝 - 中医古籍阅读 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方一百首 - 淘中医 - 淘中医之宝 - 中医古籍阅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方一百首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www.taozhy.com)目录经方一百首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www.taozhy.com)目录001、甘草汤002、桔梗汤003、芍药甘草汤004、桂枝甘草汤005、甘草干姜汤006、大黄甘草汤007、甘草麻黄汤008、半夏散及汤009、甘麦大枣汤010、桂枝汤011、小建中汤0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01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01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015、茯苓桂桂五味甘草汤016、五苓散017、防己黄芪汤018、黄芪桂枝五物汤019、黄芪白芍桂枝苦酒汤020、麻黄汤021、小青龙汤022、大青龙汤023、麻黄杏仁甘

2、草石膏汤024、葛根汤025、麻黄附子细辛汤026、麻黄连翘赤小豆汤027、越婢汤028、射干麻黄汤029、厚朴麻黄汤030、小柴胡汤031、大柴胡汤032、四逆散033、柴胡桂枝汤034、柴胡桂枝干姜汤03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036、小半夏汤037、大半夏汤038、半夏厚朴汤039、旋覆代赭汤040、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041、栝蒌薤白半夏汤042、麦门冬汤043、猪苓汤044、泽泻汤045、枳术汤046、白虎汤047、白虎加桂枝汤048、白虎加人参汤049、竹叶石膏汤050、栀子豉汤051、茵陈蒿汤052、泻心汤053、半夏泻心汤054、小陷胸汤055、葛根芩连

3、汤056、黄连阿胶汤057、黄芩汤058、白头翁汤059、大黄黄连泻心汤060、大承气汤061、小承气汤062、调胃承气汤063、大陷胸汤064、麻子仁丸065、大黄硝石汤066、桂枝茯苓丸067、桃核承气汤068、抵当汤069、下瘀血汤070、大黄牡丹汤071、大黄甘遂汤072、理中丸(汤)07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074、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汤075、桂枝人参汤076、干姜人参半夏丸077、四逆汤078、真武汤079、附子汤081、薏苡附子败酱散081、大黄附子汤082、甘草附子汤083、桂枝附子汤084、白术附子汤085、当归芍药散086、当归四逆汤087、当归

4、贝母苦参丸088、肾气丸089、复脉汤(炙甘草汤)090、胶艾汤091、三物黄芩汤092、黄土汤093、酸枣仁汤094、木防己汤095、吴茱萸汤096、桂枝芍药知母汤097、续命汤098、大黄廑虫丸099、乌梅丸100、温经汤001、甘草汤[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现代应用]1.以咽喉肿痛为特征疾病,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2.治疗胃溃疡、胃炎以痉挛性胃痛为突出表现者。3.外用湿敷又治痔、脱肛、皮炎等见剧烈疼痛者。[经验参考]甘草汤在口腔、咽喉疾病中应用相当广泛。如《圣济总录》以甘

5、草煎浓汤热漱频服,舌卒肿起,满口塞喉,气息不通,顷刻杀人;岳美中曾治一人,咽喉痛如刀割,局部不红肿,以生炙甘草并用,二日痛苦失;权依经以本方治口唇溃疡(《古方新用》,83页)。本方虽然以口腔咽喉为经典运用目标,但临证不可局限于此,可将甘草汤视为皮肤黏膜的止痛剂与修复剂。除了口腔黏膜外,胃黏膜溃疡也同样可以用本方止痛。如日本著名汉方家矢数道明曾用本方治一男子胃痉挛,心下部剧痛,用吗啡而不止,急以甘草8g加水270ml,煎取180ml,喝两门后呻吟立止。又治胃溃疡心下部胀满痛苦、绞痛,嗳气、烧心、恶心,伴黑便,服甘草浸膏末2个月可健康地工作。(《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6、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酸进一步水解为甘草次酸。甘草次酸能增强胃黏膜的分泌功能,可保护溃疡面,服后能减轻胃溃疡症状,使溃疡面渐缩小。西药生胃酮即是甘草次酸制剂。本方在其他方面应用也很多,如《千金要方》以之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外台秘要》以之救急疗瘦疾。《世医得效方》以之治小儿遗尿。《至宝方》以之治小儿尿血。《济阴纲目》以一味生甘草熬膏,名“国老膏”,治悬痈。潘文昭以甘草l500g浓煎治毒蕈中毒之腹痛、恶心头晕,出冷汗,全身无力、呕吐。(新中医,1978;1:36)甘草汤证以急迫疼痛为主证,若拘于甘草的清热解毒而认为必见咽喉红肿溃脓则

7、谬矣!果真出现化脓,则单用甘草一味,难免势单力薄。故本方之咽痛比较单纯,无挟痰挟寒之征。《伤寒论》中主治咽痛的方子很多,相比之下,桔梗汤证有化脓之象,半夏散及汤证有痰、寒;苦酒汤证则以咽中生疮,声不出者为特征;麻黄附子辛汤证之咽痛,则为太少两感,阳虚明显;猪肤汤证之咽痛又为阴虚火旺。甘草是经方中运用最为广泛之药,正确地理解甘草的应用规律很重要。仲景用甘草,有实际的意义,不能单纯认为是调和渚药。对此,日本古方派泰斗吉益东洞窥出了个中之秘,他认为甘草在经方中之用是:“主治急迫也。故治里急、急痛、挛急。而旁治厥冷、烦躁、冲逆之等诸般迫急之毒也。”(《药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