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等待》看美国华裔流散文学的身份书写

从《等待》看美国华裔流散文学的身份书写

ID:34302326

大小:3.33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3-04

从《等待》看美国华裔流散文学的身份书写_第1页
从《等待》看美国华裔流散文学的身份书写_第2页
从《等待》看美国华裔流散文学的身份书写_第3页
从《等待》看美国华裔流散文学的身份书写_第4页
从《等待》看美国华裔流散文学的身份书写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等待》看美国华裔流散文学的身份书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号:10536学号:10113010978密级:公开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等待》看美国华裔流散文学的身份书写学位申请人姓名堑熳缝指导教师陵亘培教援所在学院窆E国语堂瞳专业名称墓适语言塞堂论文提交日期2Q!三生垒月论文答辩日期2Q!兰生5月答辩委员会主席整竖松数援OntheIdentityWritingofChineseAmericanDiasporicLiteratureinWaitingbyJIANGYufengB.A.(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2010Athesissubmittedin

2、partialsatisfaction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ArtsEnglishLanguageandLiterature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upervisorProfessorChenKepeiApril,2013长沙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3、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p彤绎日期:少膨年彳月弓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沙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

4、保密囹。(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导师签名:陟应许日期.矽噼易月弓日修弓破蹶夕,;年多月弓日摘要在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下,流散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造就了流散写作的诞生。近年来,随着流散文学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流散批评也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流散文学真实反映和再现了流散者的生存体验和文化心理,透过流散书写,他们特殊的身份特征也跃然纸上。美国华裔流散文学作为世界流散文学的一部分,在短短几十年中已经发展成为一道颇为引入注目的文学风景线。本论文拟借助流散批评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美国华裔流散作家哈金的小说《等待》进行文本细读

5、式分析,分别从中国、美国以及流散者所占据的“第三空间”为出发点来探讨该作品中体现出的流散文学与身份书写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流散作家的身份批评进行反思。在中国的空间里,作者既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是一名眷恋故乡的游子。一方面,他通过远距离反思向读者讲述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前后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并客观揭示其实质与影响;另一方面,小说中呈现的中国东北的迷人景致,带有家乡味道的各色食物以及作者对于故乡专属记忆的描写也表现了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身份的感怀。在美国的空间里,作者既有着边缘人的彷徨,也有着被美国主流社会认可的期待。他作为边缘人的矛盾与徘徊通过主人公孔林的生

6、活状态表现出来;同时,闯入小说中的美国文化代表性符号也表明了其对于融入美国主流文化的渴望。在流散者所占据的“第三空间’’里,作者将边缘视为其工作的空间,用以获取各种资源,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交织并互相渗透的地带为构建自身的“第三身份”(既不属于中国也不属于美国的身份)而不懈努力。作者试图远离“中心”,通过小说人物的不同境遇来揭示人类的普遍困境并寻找解决之道,使小说得以跨越种族和文化的藩篱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同时作者对中美两国语言与文化元素进行杂糅,为缓和中美文化的冲突、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见,美国华裔流散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现自身多元的文

7、化身份,此种身份是中美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结果,赋予了他们更加客观的视角和更加开阔的眼界,为异质文化的交流与和谐共存寻找出路提供了可能。然而,这种多元的文化身份也使得东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想充斥在华裔流散文学的批评研究中,对流散作品的鉴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美国学者固守着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更多的将其视为东方世界文化学与人类学的研究资料而忽略其文学性;中国学者对其的评价则经常是褒贬不一,而且这些褒贬之词更多的是站在本民族立场所发出的声音。进一步反思流散作家的身份批评,本文引入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和而不同”原则,探讨承认和尊重不同民族问文化差异的可

8、能性与重要性,并指出美国华裔流散文学中所书写的多元文化身份正是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