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

ID:34307182

大小:342.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3-05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_第1页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_第2页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_第3页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_第4页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目  次 前言1 总则1.1 范围和目的1.2 规范性引用文件2 LLC服务规范2.1 交互概述(OverView)2.2 DL_Data.request2.3 DL_Data.confirm2.4 DL_Data.indication2.5 DL_Reply.request2.6 DL_Reply.confirm2.7 DL_Reply.indication2.8 DL_Update_Reply.request2.9 DL_Update_Reply.confirm2.10 DL_Update_Reply.indication

2、2.11 DL_Broadcast.request3 LLC与MAC子层接口3.1 概述3.2 MA_Data.request3.3 MA_Data.confirm3.4 MA_Data.indication4 LLC协议数据单元结构(LLC_PDU)4.1 概述4.2 LLC_PDU格式4.3 控制域4.4 地址域4.5 无效LLC_PDU5 LLC过程描述5.1 概述5.2 发送方和接收方状态表5.3 转移表描述 前  言 随着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事业的发展,对配电自动化的要求已日益迫切。与传输配电自动化信息的其他通信方式相比

3、,配电线载波可以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便于管理,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通信方式。但配电网结构复杂,信号传输衰减大,采用配电线载波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相关产品问世。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展了这方面工作,在一些城市进行了试点。从1995年起,国际电工委员会陆续发布了IEC61334系列的国际标准或技术报告。将这些文件采用为我国的标准文件对于我国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便于和国际接轨。IEC61334《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是一个标准文件系列,包含以下5部分:IEC61

4、334–1 第1部分:总则IEC61334–3 第3部分:配电线载波信号传输要求IEC61334–4 第4部分:数据通信协议IEC61334–5 第5部分:低层协议集IEC61334–6 第6部分:A-XDR编码规则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部分,到制订本标准时止,有20余部分已发布。这些文件将逐步被采用为我国电力行业标准或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第4部分包含以下8部分,本部分描述的数据通信协议不仅适用于配电线载波,也可用于其他通信介质。IEC61334–4–1:1996 第4–1部分 通信系统的参考模型IEC61334–4–32:19

5、98 第4–32部分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IEC61334–4–33:1998 第4–33部分 数据链路层—定向连接规约IEC61334–4–41:1996 第4–41部分 应用协议—配电网报文规范IEC61334–4–42:1996 第4–42部分 应用协议—应用层IEC61334–4–61:1998 第4–61部分 网络层—无连接规约IEC61334–4–511:1999 第4–511部分 系统管理—CIASE规约IEC61334–4–512:1999 第4–512部分 采用61334–5–1文件的系统管理MIB本部分

6、等同采用IEC61334–4–32:1996《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32部分:数据通信协议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英文版)。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起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哈德威四方公司参加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于跃海、吴福保、任雁铭、刘佩娟、谭文恕。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32部分:数据通信协议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 1 总则 1.1 范围和目的本部分描述了数据通信协议(DCP)逻辑链路控

7、制(LLC)子层实体与应用层和MAC子层在逻辑接口上应实现的服务。通常,一个层(或一个子层)的服务是它提供给下一层用户的能力。一个层(或一个子层)通过调用低层提供的服务来构建本层的服务。通过描述应用层和MAC子层之间的信息流来说明服务,即对表征各个服务的服务原语和参数进行描述。这些原语与无连接传输有关。注1:本标准参照IEC61334–4–1中描述的三层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但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定以适应将来模型扩展至超过3层。注2:为了将来扩展到面向连接的传输,本标准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在本部分中,参考了GB/T9387的OSI

8、参考模型。 图1 参考模型关系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