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投喂模式及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循环投喂模式及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ID:34338710

大小:1.86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3-05

循环投喂模式及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_第1页
循环投喂模式及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_第2页
循环投喂模式及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_第3页
循环投喂模式及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_第4页
循环投喂模式及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循环投喂模式及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编码10390分类号S963学号2010219016密级硕士学位论文循环投喂模式及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指导教师:叶继丹研究员作者姓名:陈建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名称:水产养殖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5月20日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6月9日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13年6月21日答辩委员会主席:艾春香教授论文评阅人:董晓慧教授杨雨虹教授翟少伟副教授硕士学位论文循环投喂模式及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Effectsofcircledfeedingregim

2、es,dietaryproteinandlipidlevelsonthegrowthoftilapia(Oreochromisniloticus)学科门类:农学作者姓名:陈建春指导教师:叶继丹研究员专业名称:水产养殖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6月9日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循环投喂模式及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陈建春学术诚信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3、成果。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声明人(签名):时间:保护知识产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集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集美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时间:循环投喂模式及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摘要本试验以鱼粉和豆粕分别作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制一种蛋白质为33%、脂肪为8%的饲料,研

4、究7种不同的投喂模式对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tus)生长的影响,通过饲喂效果的评价,从中遴选出一种最佳的投喂模式,再在该投喂模式下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30%、36%)和脂肪水平(5%、11%)的饲料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投喂模式对罗非鱼摄食、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7种不同的循环投喂模式:对照组S0(每天投喂)、S1F3组(饥饿1d+投喂3d)、S1F5组(饥饿1d+投喂5d)、S1F7组(饥饿1d+投喂7d)、S2F3组(饥饿2d+投喂3d)、S2F5组(饥饿2d+

5、投喂5d)、S2F7组(饥饿2d+投喂7d),饲喂周期为43d。结果显示:S2F3和S1F3组鱼的SGR分别为7.00%和6.62%,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并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S1F3组(788.1%)、S1F5组(781.8%)和S1F7组(794.8%)与S0组鱼WGR(806.7%)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S2F3(562.8%)、S2F5(585.0%)和S2F7组则显著降低(P<0.05),其中S2F3组鱼的WGR最低。对于饥饿1d的循环投喂组(S1F3、S1F5

6、、S1F7组),随着投喂天数的增加,SGR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三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饲料效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对照组外,S1F7组鱼摄食量最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S2F3组鱼摄食量最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循环投喂模式对罗非鱼的水分、蛋白质、体脂肪沉积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投喂天数的增加,饥饿1d的循环投喂组(S1F3、S1F5、S1F7组),体蛋白和灰分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水分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随着投喂天数的增加,饥饿2d的循环投喂组(S2

7、F3、S2F5、S2F7组),体蛋白和体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水分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除S2F3显著低于S1F7外,其他各组鱼肌肉RNA/DNA比值差异不显著。饥饿1d的循环投喂组(S1F3、S1F5、S1F7组)鱼血清GPT活性差异不明显;饥饿2d的循环投喂组(S2F3、S2F5、S2F7组),随着投喂时间的增加,血清GPT活性呈下降的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GOT活性的变化趋势与之类似。S2F3组鱼血清GP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

8、他各组(P<0.05)。S1F3组鱼血清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投喂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S1F5组鱼血清CHO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饥饿1d的循环投喂组(S1F3、S1F5、S1F7组)中,S1F5组和S1F7组HDL-C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1F3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随着投喂时间的增长,饥饿2d的循环投喂组(S2F3、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