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徽州宗族精英与祠堂制度的形成pdf - 安徽师范大学

明代徽州宗族精英与祠堂制度的形成pdf - 安徽师范大学

ID:34412468

大小:1.32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5

明代徽州宗族精英与祠堂制度的形成pdf - 安徽师范大学_第1页
明代徽州宗族精英与祠堂制度的形成pdf - 安徽师范大学_第2页
明代徽州宗族精英与祠堂制度的形成pdf - 安徽师范大学_第3页
明代徽州宗族精英与祠堂制度的形成pdf - 安徽师范大学_第4页
明代徽州宗族精英与祠堂制度的形成pdf - 安徽师范大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徽州宗族精英与祠堂制度的形成pdf - 安徽师范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徽学研究·明代徽州宗族精英与祠堂制度的形成林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明代徽州祠堂大规模地兴起,宗族精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代徽州祠堂制度的形成是祠堂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过程,它突破了古典宗法制以及朱子《家礼》的束缚,包容和反映明代中期前后的社会分化和亲属关系的演变,从而吸引宗族精英主导祠堂建设,推动了明代徽州祠堂及宗族组织的兴起。关键词:徽州;宗族精英;祠堂制度;社会分化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5X(2012)06-0090-08H

2、uizhoulineageelitesandtheformationofancestralhallsysteminMingDynastyLINJi(SchoolofPoliticsandAdministration,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Abstract:HuizhouancestralhallisintheemergenceofalargescaleinMingDynasty,thelineageelitesplaysomei

3、mpor-tantroles.HuizhouancestralhallsystemformationisacourseoftheancestralhallsystemreformandinnovationinMingDy-nasty.TheancestralhallsystemisabreakthroughintheclassicalZongFaZhiandtheZhuXiJiaLibound.Itisinclusiveandreflectedthesocialdifferentiationandthe

4、evolutionofkinshipinthemiddleofMingDynasty.Itattractsthelineageelitesguid-ingancestralhallconstruction,promotestheriseofHuizhouancestralhallandlineageorganizationsinMingDynasty.Keywords:Huizhou;lineageelite;ancestralhallsystem;socialdifferentiation徽州祠堂大规

5、模兴起于明代,特别是明代中期徽州阎,人人得缘分以尽其孝。”⑤也就是说,明代的“制度阔宗祠的大规模发展更加引人注目。据常建华的统计,弘略”为祠堂制度的变革提供了空间,而这种制度变革使治《徽州府志》“宫室”列举的祭祖场所有15个,嘉靖《徽人们“得缘分以尽其孝”,促进了祠堂特别是宗祠的兴州府志》记载204个宗祠①。明代徽州宗祠兴起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宗祠也是比较早见于徽州地区。①常建华:《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以明代嘉靖《徽州府志》的主纂汪尚宁说:“惟宗祠以奉祖祢、群地方志资料和徽州地区为中心》,

6、《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其族人而讲礼于斯,乃堇见吾徽而它郡所无者。”②第2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9页。明代徽州祠堂大规模兴起与当时徽州缙绅及富商势②嘉靖《徽州府志》卷21《宫室》。力的强大有关。万历年间的汪道昆就说:“吾郡以文献③汪道昆:《建家祠约》,《灵山院汪氏十六族谱·著,闾右率立宗祠”③。方承训也说明了此点:“荐绅之典籍志》,明万历二十二年刻本。属皆知立祠崇祖,下逮庶人稍裕起家,罔不严祀典”④。④方承训:《方鄈邖复初集》卷24《瀹潭宗祠记》,缙绅、富商主导及参与祠堂建设,应该与明代

7、徽州祠堂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88册,第111页。度的变革有极大的关系。汪道昆分析祠堂“吾郡为盛”⑤汪道昆:《太函集》卷75《西沙溪余庆堂寝室记》,原因时说:“明兴,制度阔略,德泽靡所不周,毋论缙绅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18册,第171页。90·明代徽州宗族精英与祠堂制度的形成·起。对明代徽州缙绅及富商等宗族精英与祠堂制度形成功二祠”。民间也是从功德社祭角度理解祠堂功德配享关系的了解,不仅有助于理解祠堂兴起的原因,而且也有制度:“此外俱列左右两龛,各照世次递迁,众谓两龛中助于理解祠堂制度

8、如何包容与反映社会分化等宗族研究或有功于祠,或修德于身,如古之乡先生没可祭于社之的重要问题①。类,不论贵贱贫富亦当酌议请入中龛,永为配享,以劝将来。”⑩民间社祭及地方神崇拜的功德崇拜是祠堂配享一、功德配享与捐资立主制度制度的信仰基础,也可以说,祠堂功德配享制度是来源于在明中期前后的徽州建祠活动中,功德配享成为一社祭及地方神崇拜的功德崇拜。项较为重要的祠堂制度。如明正统年间的名臣吴宁于成祠堂功德配享制度并不符合古典的儒家礼制原则。化七年(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