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机理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机理研究进展

ID:34420339

大小:436.1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机理研究进展_第1页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机理研究进展_第2页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机理研究进展_第3页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机理研究进展_第4页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机理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机理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30卷第4期2009年7月家畜生态学报ActaEcologiaeAnimalisDomasticiV01.30No.4Jul.2009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机理研究进展刘世初1,孙志洪2’3,王斌4(1.湖南省浏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办。湖南浏阳410300;2.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4.湖南省浏阳市畜牧水产局,湖南浏阳410300)[摘要]荼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45_X-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荼多酚提取

2、方法及应用机理作一综述,以亟增加畜牧业从业人员对茶多酚的认识,扩大茶多酚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程度。[关键词]荼多酚;提取工艺;畜牧生产;应用机理[中图分类号]$8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228(2009)04·0091—04茶多酚(Teapolyphenol,TP)是从茶叶中分离提取出来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复合体,大约占茶叶干重的25%左右,尤以绿茶含量最高(约为30%)。茶多酚因其化学结构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是一种新型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明显的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抑菌、杀菌,降低血糖、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肿瘤细胞

3、,抗辐射等生物学活性[1],在畜牧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分子结构茶多酚以黄烷醇类(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为主,占茶多酚60%~80%,主要有L(一)一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L(一)一表没食子儿茶素(EGC)、L(一)一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L(一)一表儿茶素(EC)等。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均为2一连(或邻)苯酚基并砒喃衍生物,这种结构中具有多个苯酚基。苯酚基易被氧化为C=0,儿茶素相应地被氧化为醌类化合物,作为氢供体表现出抗氧化剂的活性。同时,茶多酚具有多环结构,以EGCG为例儿茶素的结构至少包含

4、有A、B和C三个核环,没食子酸酯形态的儿茶素还包含第四个环一D环。B环是个杂氧环,称砒喃环。砒喃环上的Q和C。(以*记)是两个不对称的碳原子,具有旋光活性。在儿茶素的结构中,5位和7位二羟基团和1位氧通过诱导效应使6位和8位碳原子产生强烈的亲核性,结构中C—O或C-C骨架的形成又使儿茶素易发生氧化聚合。表现为儿茶素对金属离子、生物碱和生物大分子,如脂类、碳氢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有高度的亲和力。茶多酚的多酚基及多环结构正是茶多酚多种作用的结构基础。2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目前,国内外茶多酚粗品的提取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离子沉淀法、树

5、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方法、微波浸提法等6种方法。此外,还有低温纯化酶提取法和盐吸法等。2.1溶剂提取法茶多酚易溶(或可溶)于水、醇类、醚类、酮类和酯类等,所以溶剂萃取法可有水提取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两种[2]。水提取法以水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后用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合并乙酸乙酯相并减压蒸馏浓缩,将其干燥(真空、冷冻或喷雾干燥)后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即得产品。此法具有有机溶剂使用少、工艺简便、成本低和产品纯度高等特点,但提取率低。有机溶剂提取方法是传统提取茶多酚的一种方法,

6、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过程比较简单。其原理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收稿日期]2009—01—05,修回日期;2009—03—23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00436)[作者简介]刘世初(1963一),男,湖南浏阳人,农艺师,大专,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开发工作。E—mail:shichuliu(萤tom.corn万方数据92家畜生态学报第30卷度差异进行提取分离的。常用的溶剂有水、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般为回流提取。工艺路线为:茶叶原料一溶剂提取一过滤一有机溶剂脱色、脱咖啡碱一萃取一

7、回收溶剂干燥一茶多酚粗品。浸提、除杂和萃取为必不可少的共同性步骤,常用的去杂质方法有氯仿除杂法,活性碳脱色法,石油醚除色素或通过低温静止除杂法。各工艺的差别仅在于浸提条件、浸提剂、浸提时间、pH值、温度、次数等、除杂条件和萃取条件不同。从国内外有关溶剂提取法的文献可看出:溶剂提取法的优点是稳定、可靠;缺点是茶多酚用水提取则提取率低(一般提取率为5~6)、产品纯度低、产品易氧化,且含大量杂质(如植物多糖、茶棕色素、色素、咖啡碱和树脂等);而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率虽可有所提高(可达到10~15),但浸提液中不但含有茶多酚,而且还含有茶

8、色素和咖啡碱等杂质,要得到精品,还须反复除杂精制,工序多,工艺繁琐复杂,萃取工序一般需经3级错流萃取;需多次蒸馏,加热时间长;需用大量有机溶剂,有的有机溶剂回收困难,有毒、易燃,不利于安全生产。综上所述,溶剂法的改进主要应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