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ID:34424798

大小:500.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_第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_第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_第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_第4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本刊特稿军事历史2007年第6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袁德金王建飞关键词:新中国军事史军事战略方针中图分类号:E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一(2007)06—0001—05编者按:为了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军事科挚院政治部的统一部署,我刊特约有关专家撰写了一组稿件载于“本刊特稿”专栏,从军事历史的角度研究和探讨科学发展观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与广大读者共同学习和理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近60年的历史进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不

2、同的战争对象、战争样式和敌我力量对比,军事战略方针经历了确立和不断调整的演变过程。总结这一历史演变过程,探寻其基本规律,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于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战略方针历史演变的阶段,目前军事学术界虽有不同的划分,但基本认为,主要经历了从“积极防御”到“积极防御,诱敌深入”再到“积极防御”,以及“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四个阶段。(一)“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军队在20多年的

3、革命战争中一直坚持“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应当采取什么军事战略方针的问题,并没有明确解决。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但美国却更加敌视新中国,并构筑起针对新中国的新月形包围圈。为了在整体和平条件下保证国家安全,确立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已成为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毛泽东提出要有一个军事战略方纸‘1955年4月,当国防部长彭德怀向毛泽东汇报,拟乘参加华沙条约国会议之机与苏联方面讨论新中国国防和军事战略方针问题时,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决不先发制人。这是对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最早的

4、表述,为确立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奠定了基础。1956年3月6日,彭德怀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的报告,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积极防御”战略方针。1957年7月,彭德怀在国防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军事建设概况》汇报中,又对“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作了集中阐述,从而表明新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新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要义是:第一,综合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和制止可能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以维护和平建设环境;第二,即使在面临明显战争威胁的情况下,中国也决不先发制人,

5、不以任何借口主动发起进攻,即“不打第一枪”;第三,如果帝国主义不顾一切后果敢于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人民解放军将坚决给予有力的还击,在预定设防地区阻止敌人的进攻,把战线稳定下来以后,通过持久作战,逐渐消耗敌人,以便剥夺其在战略上的主动权,使人民解放军逐渐转入战略上的主动,从而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新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明确了战一】一万方数据军事历史2007年第6期本刊特稿争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战争形态是全面大战,主要战略方向可能是东南沿海地区,战争样式是持久战,战争过程是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确定之后,围绕贯彻这一军事战略方针

6、,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针。如在20世纪50年代,彭德怀提出了在沿海地区重点设防的军事战略部署方针,即在沿海主要战役方向上和战略纵深腹地有重点有计划地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工事,形成重要岛屿和要点的环形防御以及主要战役方向上的第一防御地带。接着,在60年代前半期,林彪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在否定了彭德怀的上述方针后,又提出了“北顶南放”的方针,将全国沿海岸线划分为死守地区和固守地区,大体上以长江为界,其北死守,其南可以放敌人进来。但毛泽东却不同意林彪的这一方针,他说:“北顶南放,我看不一定。你们不能注意东边,不注意北边。”又说:“战略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所谓北

7、顶南放,我看不一定。敌人不一定走日本老路,主战场不一定在朝鲜、东北。敌人进攻最可能从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打进来,中间突破,割断南北。两翼来不怕,如果它占了东北,还有关内,所以这一翼不怕。日本人从这里来过,把中国人向南赶,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占领了广东这一翼也不怕。中间突破危险,切断我南北,把我们分成两半,这对我们威胁比较大。”据此,毛泽东还是主张诱敌深入。(二)由“积极防御”向“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调整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诱敌深入”思想逐渐得到发展并受到重视,最终在70年代被确定为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内容,从而推动了军事战略方针由“积极防

8、御”向“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调整。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往往是通过“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