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泥螺(bullacta exarata)生理、生态学特性及生态风险评价

莱州湾泥螺(bullacta exarata)生理、生态学特性及生态风险评价

ID:34438737

大小:4.97 MB

页数:93页

时间:2019-03-06

莱州湾泥螺(bullacta exarata)生理、生态学特性及生态风险评价_第1页
莱州湾泥螺(bullacta exarata)生理、生态学特性及生态风险评价_第2页
莱州湾泥螺(bullacta exarata)生理、生态学特性及生态风险评价_第3页
莱州湾泥螺(bullacta exarata)生理、生态学特性及生态风险评价_第4页
莱州湾泥螺(bullacta exarata)生理、生态学特性及生态风险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莱州湾泥螺(bullacta exarata)生理、生态学特性及生态风险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264研究生学号:M100101032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莱州湾泥螺(Bullactaexarata)生理、生态学特性及题目:生态风险评价Thephysiologicalandec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英文题目:BullactaexaratainLaizhouBayanditsecologicalsecurityassessment专业:水产养殖研究方向:海洋生物生态姓名:吴文广指导教师:张继红研究员二O一三年五月莱州湾泥螺(Bullactaexarata)生理、生态学特性及生态风险评价Thephysiologicalandecologicalc

2、haracteristicsofBullactaexaratainLaizhouBayanditsecologicalsecurityassessment学位论文完成时间:2013.5.30指导教师签字:张继红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庄志猛方建光张爱君王芳周毅刘长琳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

3、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备注庄志猛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主席方建光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委员周毅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

4、究员委员张爱君北海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委员王芳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委员刘长琳黄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秘书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莱州湾泥螺(Bullactaexarata)生理、生态学特性及生态风险评价摘要泥螺(Bullactaexarata),隶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泥螺属。在黄河口区,泥螺不受投苗措施的控制,分布范围迅速扩大,2008年的分布范围是2003年的2倍(来源于国家海洋局待发表数据)。泥螺在养殖区外的自然海域大量增殖,成为优势种,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及底栖生物产生影响。2011年8月~2012年11月通过对黄河口泥螺的夏季分布现状及其与底质环境的关系、泥

5、螺生理生态学、扩散能力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评价泥螺的大面积扩增对莱州湾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莱州湾泥螺进行生态安全风险评价,对保障我国北海浅海养殖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泥螺种群分布特性及其与底质环境的关系2011年8月对黄河口潮间带泥螺种群及底质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泥螺种群分布与底质环境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泥螺主要分布于底质类型由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的中潮带。黄河口以南滩涂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总体水平高于北岸(P<0.05)。黄河口南岸滩涂泥螺密度22(16.7ind/m)显著高于北岸(0.6ind/m)。回归分

6、析表明,泥螺密度(x)与泥螺个2体壳长(y)显著负相关(y=-0.1801x+19.184,R=0.776)。Taylor幂法则、Iwao聚集格局回归分析法及Morisita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口泥螺种群空间格局属于聚集型负二项分布。泥螺种群密度与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正相关,(P<0.05),说明食物可能是影响泥螺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二、盐度对不同规格泥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2012年7月采用静水法测定了5种盐度对莱州湾泥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规格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泥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盐度在18~28范围内,耗氧率及排氨率

7、都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大,在28时达峰值,之而,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泥螺的软体部干重(W)b与单位体重耗氧率(OR)及排氨率(NR)之间都符合幂函数关系ORorNR=aW。I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泥螺的氧氮比值位于8.38~29.16范围,在盐度为33时,各实验组均有最大的氧氮比值,盐度在38时,氧氮比值明显下降。三、莱州湾不同规格泥螺能量收支的季节变化于2012年5月、8月、10月、12月测定了泥螺的摄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